唐人街的揮春
 
北美近年唐人街興旺,主要是新移民多的結果,加上香港「九七」的陰影,港人蜂湧而至,五年間,有的城市驟增將近一倍。以前冷落的唐人街,也變得人頭湧湧,車水馬龍的熱鬧。新春的唐人街,這幾年流行著揮春。其實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招徠術,見到揮春,就會記起辦年貨,春節其間,又會記起大減價、拜年,這都是對商戶有益的記憶。
唐人街的揮春幾年前興起,的確吸引許多僑界觀看。一般都用鶴頂格,把商號的名字放在頂上。對聯有做得不錯的,恐怕只是鳳毛麟角,十九是不知所謂,只要上下聯字數相等就算,平仄和是否工整免談。香港人說唐人街新聞是煲水新聞;而唐人街對聯也須起個名號啊!
記得三十年前初到臺北,那時臺北市還沒有發展,住宅區破舊不堪,許多軍眷和當地居民雜處。春節時也家家戶戶貼著揮春。有一聯至今仍難忘記,的是大手筆。對聯是:「三間東倒西歪屋,幾個南腔北調人。」是當地環境的寫照,裡面大概是雜居的,讀來很覺切題!橫額寫著「隨遇而安」;真堪絕倒,想來不算揮春的吉利語,亦算對聯吧!
唐人街的揮春,如果用店號入聯,有時尚勉強可讀,有的是英譯中文的,才令人捧腹,如士高沙銀行(Scotia Bank)的華埠分行,揮春的竟有:「士高像流沙」,「銀行有大錢」。後句尚知其意,前句就令人像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了。更不必說平仄工整了。見怪不怪,唐人街嘛!
唐人街寫揮春既然成風,其初有人請社團出面,代商號擬製,每對收二十元作經費,這本來是件好事。社團中有能書能文者,也樂於出來做義務。但這幾年不同了,有一些人私下接辦,數目照舊,但收入歸私,變成了一種行業,而水準也就每下愈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