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美國對華政策的改變下如何因應

 

2007年11月7日

美國此時公開十種新武器的「聯想」,決不是個人的過敏癥。共和黨政府任期接近尾聲;美國兩黨政治,慣例是在野黨對總統候選人的確定,比在朝黨舉行;共和黨自伊拉克開戰以來,已近六年,仍泥足未拔;阿富汗的局勢,看來在短期內亦不可能圓滿解決,各國派遣部隊的傷亡,也引起不同程度的異議。共和黨政府必須有別於過去的作為,始有連任的本錢,不管誰是該黨的總統候選人,都會對布殊總統施壓;為了黨的利益和歷史聲名計,布殊總統勢必展現更強項的措施,自然以「崛起」的中國為對象,除此以外,他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

布殊總統以個人的歷史淵源和思維〈非短文可全面分析〉,他是反共的,對中共尤其敵視。他就任總統不久,即宣布以「中國為戰略對手」;就是全面扭轉克林頓的民主黨政府的中國政策。幸天佑中華,「戰略對手」的假想敵尚待證明,而「九一一」的真敵人已出現,形成美對華政策急轉彎;從敵視中國而謀求她支持「反恐」,兩個月內把主辦「奧運」和入「世貿」都送上門來,大大助長了中國的國際聲望和榮景。這段歷史,以事實的陳述已足夠證明。

美國不論學術機構、政治團體乃至國家政府對中國國情的研究十分透徹,遠非輿論的報道可及,惟其如此,其對付或應付,都有周詳的研究和推演。在布殊提出中國是「戰略對手」時,我寫過「不以美國為敵」的主張,並說即使五十年後,到國家真足以美匹敵,也不宜與美國「算賬」而是「分賬」。這個方向至今適用。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