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徵聯薈萃》的意義
 
2005-2007年
溫莎市在安省西陲,華裔不及萬;但宏揚中華文化熱心人士輩出,成績昭卓,可謂「禮失而求諸野」。近自該市之長者、文友劉松能教授寄來經其評點的《百家姓徵聯薈萃》一巨冊,奉讀之餘,對主編林靄鈞先生之努力,頗若清石濤之:「搜盡名山打草稿」,令人感動;而其用心,直有「衛精填海,女媧補天」之誠,於此剝極求反,復興中華文化率先的倡導,尤令人振奮。
漢文化經「文景之治」,傳播南陲,武帝西拓疆土,文化又西播。然東遷自靈帝「黃巾之亂」,中原常有政權更迭之苦。至隋文帝開皇九年始再統一(公元五八九年),歷四百零六年的喪亂;中華文化久經摧殘了。幸有唐的貞觀、開元之治。其文治尤勝於漢。然自「安史之亂」,以後進入五代十國的喪亂,至宋太宗統一(太平興國四年、公元九七九年)前後歷二百二十四年,中華文化又經危厄,其中對倫理文化的禍害最烈。故北宋致力於倫理的復興也最力,有集全國姓氏為四言韻語的《百家姓》;宋太祖提倡「族譜」,普及百姓之家。
中共建政,以打倒封建,焚燒族譜,遂有倫常之變,尚幸為時不久,民間族譜重新出現,經此十年,大致已復舊觀。今《百家姓徵聯薈萃》出版,居然是「番邦」之華裔有心人,以主編一人之號召,終於成此皇皇巨著,其提倡倫理文化,功在吾文化之延續與發揚,偉烈亦足千秋。
林主編為提倡認識國族之姓氏來源,以巨款為獎勵,上網向全球讀者徵聯,不但提倡我國此優秀文體,而間接達到復興傳統倫理文化,欣賞之餘,對林先生與評點的劉教授,備致我的景慕,特為之介。
(作者按:該書出版者:遼寧日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