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讀書、學問、氣質

 

2005年12月1日

大學問家、大作家的知識,很少是從學校得來,尤其是不會從教科書得來。 大學也只是基礎課程。主要還是靠自修,讀自己有興趣的書。讀書多了,學問自然淵博。林語堂甚至說:學校的經費支出,一般來說,購買圖書只佔十分之一,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倒過來,百分之九十應該購買圖書,弄一間極大的圖書館,任由學生去讀。一定比百分之九十用在教職員及其他雜項支出,出來的學生要好渾多了。林語堂是個大學問家,他的話未必沒有道理。

黃山谷說:「人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這不是說讀書多了,便會變成美女俊男。而是不讀書,即使美女俊男,與他交談,眼前的俊美,也變得風韻全失,索然無味,也覺得辜負了一張好臉,並且覺得面目可憎。

培養讀書的習慣,最好先選自己有興趣的讀物。沒有興趣的,先不要讀,才不會視讀書為苦事。勉強讀下去,怎會體會它的精髓?所以讀書先要讀出味來,有味便多咀嚼,才能消化,才不會生疳積,終於倒盡胃口。

蘇東坡初讀莊子,像他自己要說的話,這一下胃口對了。莊子豁達的人生觀,也影響了他從此更自信,終成一代大作家。

George Elliot自言讀《盧騷自傳》像觸電一樣;尼采對叔本華、蕭伯納對易卜生,思想上就像承傳;讀對了,造就一生的成就。

不是甚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是讀書可以增加學問、識見和改變自己的氣質,起碼不會:「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