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一、余生於亂世,歷諸危難;尚幸「身體髮膚,受於父母,不敢毀傷。」今歲 八十四矣,特請金石家劉伯權君刻印一方「八十後天地」。並第一次在著作集中置近照,示髮膚未損。
二、以性好詩文,學生時代得隨名師教導,應世每與名筆、碩宿遊;所學所聞與思悟,能記出處者必述及,加註釋少見。
三、其中〈詩作精要〉、〈詩人特質〉二篇為近年作;餘皆在個人專欄或與詩人書信往還中檢出。惟近六十年之筆墨生涯,實難全數篩出。如詩友劉家驊先生,在我的《風雨江湖三十年》等篇,就檢出集中之《詩與歌》、《世界詩人大會與詩人之詠》、《方寬烈對香港文學最後的貢獻》;還輯成本集雛型。如果沒有這個雛型,就沒有引起我整理與出版的動機,不難與我其他著述,寫好又擱置下來,真不知何年何月才可結集面世!多年來在他劉兄盡心力的支持下,使我加倍用功、勤奮。使我在這把年紀,尚能「賈其餘勇」;「微斯人,吾誰與歸!」
四、余與詩結不解之緣,學生時代由母校「課外活動組」出資,為我結文詩集《火花》;年三十已移居加拿大,手抄本詩詞成冊。四十間為《亞洲詩壇》(創辦者:于右任、賈景德、梁寒操、彭國棟等)任我為北美區徵集詩詞稿人。五十至六十出版《詩詞初集》、《詩詞別集》;國府教育部(部長毛高文)聘我為全國文藝創作獎(古典詩組)評審委員(五人)兩屆,每屆參選詩人約二百,每人作品十一首,評審逾詩稿二千首。評審會議各抒己見,對作品優劣之爭論,到名次之決定,作品刊於教部出版之《文藝創作獎特輯》;並在頒獎典禮表揚。評審詩作之經驗,思悟自多,當有助詩論與詩作之提升。
五、六十後出版《致屈原》(現代詩集)、《臺灣沉淪紀事詩》集(記十五年來李登輝、陳水扁失政);後集在陳水扁任中的臺灣出版。以後陳入獄,並咬出李亦貪污。集中若有預見,為詩史存證。
六、集中詩論與詩人,增訂本原則上區分兩部屬性;惟實際上詩論難切割詩人而不論;論詩人亦難不論其詩,尤以專為詩人結集所寫之序文,論詩與論詩人作者更不能分割者,作者亦只可視其偏重以《詩論》歸類。
七、盧國才、紫雲兩棣,多年過從頗密,詩書交流往還,可記者多,兩棣檢輯傳來,我有溫故知新之樂,慎擇若干存下,或有益於初學;亦記此段詩緣云爾。盧弟且為我全卷校訂,修謬正誤,其縝密負責;主持詩壇、領引一方豈偶然哉!兩棣均有聲於時,所謂「雛鳳清於老鳳聲」也;古人誠不我欺。歷朝詩論汗牛充棟,而我偏多選我熟悉詩友的論述、起碼熟悉其作品,空泛之論,於讀者何益!
八、集中如仍有標點符號未盡善,乃手民軟件有異;或引錄原句求存真故;而個人俗務蝟集,難以一一校正為主因。於集中謬誤,乃作者學養不足或疏失所致,尤請高明見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