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辜汪會晤的表演賞析

 

辜汪會晤以後,沒有很大迴響,原是意料中事。有一位電視臺的記者先生到舍下問意見,但「電視言語」只取要點,在斷章取義下更無法周延;但兩岸接觸,是國家民族前途所繫,引起國內外中國人的關注是必然的。

政治評論最忌是預設立場,這就等於戴了一副有色眼鏡;怎看得事件的真面目?真相不見,如何評論?政治人物冠冕堂皇的談話是表面的,而背後所代表的動機才是真正的意向。

如果僅拿表面來做文章,乃重復了政治人物的牙慧,那有評論價值。因此,除非有敏銳能透視其動機的眼光,才能看到動機下的意向,進而可判斷出未來的發展。

這次會晤,沒有第一次來得哄動;「首次」重要是常例,第二次不如第一次應作如是觀。但不同的是:第一次稱做「會談」;這次是「參訪」。前者是對等的認定,後者是對方來了,另一方同意。意義的層次已低了一截。因此,第一次達成的共識,遠比這次重要。如果不信,將其對比一下便知道。這一次共識的四點,嚴格來說,全是內容空洞,說了等於白說。一言以蔽之:雙方以後加強溝通。「參訪團」這個名目是那一邊提出的呢?如果是賓客提出,意思是:這不是什麼必要的會談。主方不反對,好說的是「主隨客便」,不好說的是:我知道你來摸底,也沒有關係因此,已很清楚:雙方缺乏互信。所謂共識,也就空洞無實的內容。這是必然的發展。「參訪」名義是確定,它的屬性已顯,發展結果的方向,就不必抱多大期待了。

雙方這一次接觸,我一直用「會晤」兩字,當與「會談」不一樣。雙方都有不得不會晤的理由。向美國或國際交代也好,向本國人民交代也好,都有這個必要。如果一方不同意,宣傳上便處於下風。因為兩岸人民都不希望演變成戰爭;國際間也不希望臺灣發生衝突,導致地區的不穩定,特別是在當前世界金融風暴還籠罩著的時候。平情而論,這次辜汪會晤,臺灣比大陸熱衷,這是形勢比人強的結果。我多次在不同的文章說過:在香港「回歸」以後,時間對大陸有利,對臺灣不利。主要因香港這個籌碼加重在大陸一邊。臺灣出超到香港的數字,是臺灣經貿順差的重要來源,是對外貿易的第位,這是第一點;二、對香港經貿利益,使和臺灣尚有邦交的國家,不能不考慮香港加上大陸的比重,如果勝過臺灣的話,他們維持臺灣外交的承認,是否符合本身的利益。明乎此,我們就知道為什麼香港「回歸」以後,中共便揚言把臺灣的外交關係「挖光」的原因了。因此,中共可以好整以暇的心情看對方牌,她不會急,因時間對她有利;但不會拒絕,因避免宣傳處於下風。「你詐我虞」、互信不足的情勢下,兩岸談判會拖一段時間。除非大陸有突發事件發生;否則,時間是對臺灣不利的。「你詐我虞」的表演,在這一次會晤嘆為觀止。江澤民、汪道涵唱老生,仁義道德莫不涵蓋;錢其琛、唐樹備唱紅臉,剛強彪悍出盡。辜振甫也唱老生,取其敦厚莊重;許惠佑唱黑頭,義中有潑辣的一面;其他都是跑龍套。四組人,唱做唸打均佳;只有許惠佑稍出紕漏,可能是年紀最少、火候未夠的關係。唐樹備的演技最精湛,和他的專業有關係。許的紕漏,出在「中國出賣臺灣」一句;出賣必有條件,蘇聯出賣亞拉斯加給美國,是真金白銀的交易;雅爾達協定,美國出賣中國,是以外蒙獨立換取蘇聯出兵的條件。中國沒有出賣過臺灣,是在日本人的槍炮威脅下,不得不割讓臺灣。後來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和蔣委員長談判,願歸還所有領土,但臺灣在滿清割讓,不在歸還之列,蔣不允,中國多了四年抗日,人口損失多了一重萬才收回臺灣。中國沒有出賣過臺灣。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