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謗書遺害須直斥 -為馬英九市長辯證- 史可鑑

 

專搜揭歷史人物污穢資料的文字,史家叫做「穢史」;專以不實史料來誣謗人事的文字,史家叫做「謗書」。由於其「專」,他所不及,所以為「偏」。作者一偏私,便失公正、公義:凡是「以偏概全」者,其立論便會變成一文不值。「穢史」、「謗書」,以其不堪入目,每為史家斥,乃恐謬種遺傳,荼毒人心,因此,讀書人、特別是寫文章的人,其積極者,乃效張橫渠的「四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消極者,起碼遵守「四無」:「無以嗜財害命,無以嗜色殺身,無以政治殺人,無以學術殺天下後世。」「穢史」、「謗書」,就是以學術殺天下後世,其為真史家所斥在此。

臺北近日有一張小型,出紙八開一張(正背面一頁兩面),以背面整版大號字,轉載香港「成報」一字數約六百多字的專欄:「姣婆九」。原文作者李純恩;文後編者還拒人知,加上「港澳震動、大陸側目」,大號黑字「香港成報痛貶馬英九」,編者在文內還加了按語:「此文之動機,頗人尋味,‥……供給國人之前作研究參考。」

 「成報」在香港銷量不錯,讀者以勞工或低收入市民為主。近三十年來,香港報章興起短小方塊,從「八卦」到政治,題材雜陳,一張報紙每日有二、三十個小專欄,文字約在三百至七百之間,讀者各取所好閱讀,大部份文字談不上水準,就以「姣婆九」而言,就是奇差的一篇,無論用字遣詞,可讀性在水準以下,內容不實,邏輯矛盾;該小型報用整頁轉載,頗有不可思議之感。

以題目而言,已是擺明車馬的人身攻擊。「姣婆」在粵諺來說,乃指賣弄風騷到不知羞恥地步,而且指上了年紀的女人而言,「九」當然是馬英九了。以內容而言,全篇幾可說是偏見:第一段起句說:「那天跟朋友聊天,說起臺灣的馬英九,我說這傢伙愈來愈肉麻了,朋友本來喜歡馬英九,現在郤點頭同意:『是呀,自從看見他陪香港小姐游泳之後,也覺得他愈來愈肉麻了』。」馬英九晨跑也好,游泳也好,都是一種持之以恒的個人保健運動。但臺北的人都知道,馬英九跑,時常有市民跟著在後面‥不是他陪人,是人陪他。他訪問香港,......................

但以馬的作風言,絕不是他去陪香港小姐,有之,應該是香港小姐陪他。游泳場是公共設備,可能連陪也談不上,馬英九如拒絕其他人入場?馬是個從來沒有緋聞的人,訪港時間匆迫,怎會「肉麻」去陪小姐游泳。作者以想當然誣謗馬?不是「謗書」是什麼?

第二段說:「馬英九之肉麻,在於他太自覺自己的魅力,這是令人吃不消的。」作者豈能以自己的感覺代表馬英九:「他太自覺自己的魅力」臺北年青人有崇拜偶像的風氣,看到偶象,常集體大聲高呼:「XXX,我愛你!」都是見慣不怪的場合,馬英九為候選人站臺,擁戴者也常高呼:「馬英九,我愛你!」因此,他大聲對臺下說:「我知道你們愛我,我希望你們就像愛我一樣,支持XX,好不好?」」臺下立即歡呼起來。接著,第三段說:「我知道你們愛我這種話,稍為矜持一點的人都說不出來……馬英九竟然說得出來,還大聲疾呼,那當自己是個萬人迷了。」(括弧均引自原文)馬英九為人站臺拉抬選情,和臺下互動,其大聲疾呼,正是馬以真情而無私的投入,作者竟然又將自己偏見的感覺,為馬英九自比萬人迷做定位,這算公正、公義的評語嗎?

作者又指馬英九:「真以為自己是電視明星了。」復指「馬英九是很受女人歡迎」,接著下了定義「但凡是長相像他那麼油頭粉面的男人,都會有些沒見識的女人喜歡。」以偏見而作人身攻擊,還須批駁?不是謗書又是什麼?

「馬英九本來的形象不錯……他沒有暴發戶的粗氣,也沒有流氓氣、土氣……但在這三氣充斥的臺灣政壇,他比較乾淨的形象就突出了。」這種揄揚,和以上的立論又如何自圓其說呢?但作者很壞,用以下的結論來自圓:「如果他保持下去,前途是很好的,可惜『芳心竊喜』後,來不及『喜形於色』,強忍一陣子莊重,來不及就扭腰擺臀,亂拋媚眼,貞節牌坊也打爛,露出本來面目,不過是個守不住的姣婆。」這種極度的偏見、臆測與人身攻擊,只有「下三濫」的文痞才寫得出來。已不值批判,直斥可也。

轉載的小報以復刊試版,標榜著:「挺身敢作萬人敵,立論當為百世師。」有此氣概和使命感,令人感佩。如今以整頁轉載這種謗書,豈不「耐人尋味」?還要:「願將此資料供給於國人之前作為研究參考。」基於「無以學術殺天下後世」之訓,雖然原文「資料」毫無參考價值;惟原文作者立論,其心可誅,恐謬種遺害,斥之如上。

臺灣政壇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德才兼備的馬英九,在政壇充斥街頭戰將、號子委員、童子大吏,貪瀆黃牛、詭辯客、白髮魔女和老番癲的沉淪年代,有多少要毀滅一個國民希望所寄和撥亂反正的馬英九,史某不才,鑑於興亡之責,實難緘默,目的在廓清誣謗之毒,藉儆製造謗書之來者。

(本文作者為資深政評家、史學家。將與香港「前哨雜誌」同步刊出,歡迎轉載)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