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金融風暴吹過香港在臺灣登陸

 

一、前言

自東南亞金融風暴驟起,很快便擴及世界各地。緣資訊發達的今天,世界已成為地球村;縱使自成體系,也很難自外而不受影響,只是程度上的大小之別而己。如果金融體系建全,且又基礎深厚,其因應的策略適當,自然將風暴的傷害減低。否則,傷害的程度會擴大,甚至成為風暴的中心,已經得到了證明。印尼、泰國、韓國是這一次風暴中心,次一波乃馬來西亞、菲律賓、再次一波便是香港、臺灣。這屬於東南亞而擴及東北亞的韓國。大陸地區、越南尚未完全屬於自由市場體系,衝擊較輕;日本經長期發展的過份擴張,屬經濟循環的調節期,又遇上東南亞金融風暴,自成雪上加霜。俄國剛又相同,經長期衰退又加上風暴,體質虛弱後再經感染,自然促成併發癥。其他地區,離風暴愈遠,程度上雖有不同,還得視其體質的強弱和因應是否得宜而定,但地球村總是村,這種風暴,影響只有大與小的分別,沒有置身事外的幸運。

二、香港在風暴中暫時站定

我們認為中華經濟圈的中、港、臺兩岸三地,大陸地區以體質仍留於所謂社日會主義市場制,可以認定和自由市場體制不盡相合,如果以自由市場體制來論斷它的影響程度,似有失諸武斷,暫且擱下。

香港以自由貿易港口,歷一百五十年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的熟悉運作,並以此為號召,成為世界第三金融中心。她的地位得來不易,理論上不直輕易放棄這種已成功的體系。但自「九七」交接以後,許多相繼發生的意外事件,頗使港人失去信心;又以土地政策過急的調整,使得樓價大幅回落。例如具指標股的「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的股價腰斬,回落的速度是香港有史以來所僅見。由於香港工業北遷以後,地產是香港的經濟支柱,甚至可以說是命脈所寄。地產工業出現嚴重的跌幅,影響人心至鉅。原因日本投資各行業的公司大量撒資和倒閉,使脆弱的人心更惶恐,失業率日升,以致消費萎縮,這種惡性循環的關鍵時刻,國際投資基金配合其主事者預測香港前景不利的言論,竟大量放空,使恆生指數從一萬點直滑下至七千,香港政府再無法忍耐,聲言對著幹而入市干預,雖然此舉招致國際投機者的責難,但在這種兇險情勢之下,實在毫無選擇的餘地。正好這個時候,有一位電視臺的記者來訪問我。我說:以香港外匯存底的豐厚,體質之健全,這種急劇的大跌,不能說這事象是合理的反映,信心佔了一個很大的成因。如果港府此時不下因應的決心,誰給信心香港市民。這已不是考慮後果的時候,是救了命再算。辦理善後的措施,那必須先救命再問了。

香港在兇險的風暴中算站定了;而站定的代價是負上干預自由市場的惡名。其實,任何負責任的政府,即使在自由市場的體制下,沒有一個敢說完全不干預。就算是美國,股票市場的異常反應,中央銀行都會透過利率的調節、貨幣的鬆緊因應、政策性的措施等來干預不正常的股市,雖然不是政府直接「下海」救市,但其目的還是一致的。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假如國際投資機基金能撼動紐約「杜瓊斯指數」,看看美國政府救不救?

然而這種直接救市,必有其不得不的理由才可,如果變成慣用的措施,會使市場自我調節的功能喪失,失了經濟強弱的指標作用,影響供需等各種調節功能。這是一服猛藥,不能多服,以免斲傷了元氣。此外,香港雖然經歷這一次風暴站定,但風暴仍在附近未遠離,隨時會有迂迴再到的機會,其風速與時間的長久,不可能和上次完全相同,香港也不一定和上次有一樣的運氣,要看兩者主客條件。但這一次洗禮的經驗,還是彌足珍貴的。

三、臺、港兩地的差異

香港雖然和臺灣同屬自由市場的經濟體系,但程度上仍有差異的。香港是完全開放型,過去連煙酒入口都免稅,其他就不須說了。正因為如此,所以成為「購物天堂」,吸引各地遊客。舉個例說,日本的相機、電視,廿年前在日本比香港要貴。後來香港迅速發展,租金日漲,人工也不斷上升,到九十年代的初期,香港物價已不便宜了,吸引遊客來港消費的優勢逐漸喪失。但香港的貿易網絡遍及全世界,又以大陸和臺灣的發展,香港成為兩地的轉運站或中介站,不但成為旅運中心,而且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大陸的開放,使不勝荷負租金與工資的高昂成本,使香港企業家大量入內地設廠。從此,香港人開始感到失業的滋味;而遷廠的結果,中小企業北移,形成畸型的地產業獨大的經濟模式;除此完全屬服務業的天下,香港再不是個生產的城市,只是個消費城市。消費衰退,香港便成泡沫經濟了。

臺灣由於政治、地理環境的限制,無法像香港那樣自由放任,但說臺灣已相對自由的開放市場,應是沒有疑問的。這也許造就臺灣有許多藉口;因此,政府對自由市場的干預,有一些是不必要的,是得不償失的。如果出自政府的財經體系的官員,我們尚難論斷其負面的影響,必然大於正面的。畢竟財經官員的本身,就要負政治責任,容有不當的措施,並不是他所預見的後果,他的動機未嘗不是正當的,誰想為自己找麻煩?還負上政治責任。最不健康的干預,乃出自上層的喊話。舉個例說:去年八月間,臺灣股市將衝上萬點,副總統連戰卻說:萬點是健康的。於是股民失去了理智,大家追高,結果股市急轉直下,到現在還未解套。不久後又有一次,李總統到南美出席世界李登輝之友會,向與會人士說:臺灣股市目前的股價,值得大家投資。當時臺股市跌至加權指數八千左右,這消息傳到臺北,股民又當真追價,以後又一次套牢。這次套牢者自嘲:「套牢在總統房。」人稱國民黨掌櫃的劉泰英,更時常在股市喊話。有一次他揚言,「中華開發」這隻股票遲早會「填權」。當時的股價是一百四十元,可是除權後一直到現在,今日的股價只有六十五元。這些不負責任的喊話,如果在外國,會被損失者告到官裡去。香港絕不會有官員如此喊話的。至於內線交易,臺灣可謂無日無之。香港不敢說沒有,但身為證管會主席李先生,為此身陷牢獄五年;臺灣至今未見,臺灣股市遠不如香港健全,於此可見一斑。

臺灣是個多元生產的工業區,這一點遠勝香港。又以經歷二十年長期發展的穩健基礎,和過去一流的財經人才與正確政策,如果穩健成長,豈止今日的成就。可惜自蔣經國逝世後,政治不變,但帶動財政主管與政策大變。一時西進,一時南進;或加強歐洲、或轉進中南美,甚至日本石垣島、東南亞各國,亂搞了十年,淘空到差不多時才說:「把根留在臺灣。」但有的企業確實連根也植到大陸去了。本來有「錢淹腳目」的臺灣,也變得資金桎梏起來。金融風暴興起以後,幸好臺灣宣告不歡迎國際投機基金,監視來往外匯,使得少了一次像香港的洗禮。雖然如此,臺灣亦必無法例外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

四、臺灣將有一個金融寒冷的嚴冬

一個地區的經濟好轉,健康或不健康,不必全面調查。金融體系看銀行;產業體系看股市。

檢驗一下銀行體系,過去相當健全,且稍嫌保守。自從銀行開放以後,第一波核準了十一間銀行成立,以後因為分行林立,經營獲利未如預期,且資本在一百億以上,才使後增者不多。銀行適量開放,來配合經濟發展, 原意是不錯,錯在金與權的勾結。銀行的老闆、大股東,十九是地方勢力、或與上層權力有關係的人物。而中央民代也要分一杯羮。高雄企銀、臺東企銀都在「號子立委」把持下,在超貸、呆賬等手段下淘空了,到發覺的時候,誰都不敢說,國民黨的「中投會」又將黨庫來救市。最近發生中央票券財務危機,也由官方協調由三商銀接管;宏福集團的危機還是一樣,反正誰發生危機,倒霉的是老百姓,主持者大不了一走了之,自有人來收拾爛攤子,政府法令、銀行法、票據法和相關嚴格規定的法令,在檢驗下全屬具文。以臺灣近年不守法的歪風互相感染之下,銀行、票務、證券的金融體系,似乎沒有人尊重相關的法令,違法只有程度上的大小,沒有守法的。除非得天庇佑,臺灣金融體系遲早會出現危機。目前,外商銀行開始裁員和關閉。臺灣的股票市場,應該是全世界最能坑殺散戶的殺戮戰場。香港「正達證券」的停業,株連民眾的損失,和臺灣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臺灣內線交易嚴重,最近還發現有個造謠的「八人小組」,專門放空造謠。臺灣股價「本益比」之高,也是在世界鰲頭獨佔,有的笑話高達一千倍。近年經濟不景,企業財政的危機無法再隱瞞,每月跳票急速上升。近月大集團,由瑞聯、羅傑建設、東隆、國產、新巨群、臺鳳等相機跳票,牽涉金額簡直是天文數字,而官方唯一的辦法,是「道德勸服」銀行以予支持,這是如何可怕的警訊!

嚴冬即將來臨,只能希望臺灣渡過這個寒冷的嚴冬!

(一九九八年。以後發展一如所料。)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