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購必須考慮幾個基本問題
 
2001年5月1日
中美軍機「擦撞」事件後,我寫了兩篇短評在這個專欄上:一篇是人質釋放後的發展預測。
我認為:「美國的壓力減少,以後的談判,是可以預見強硬,中共必須慎防,更須理性。」最後的結句是:「我這是來者不善的預兆。」
第二篇為「擦撞」事件看臺海處境。整篇不外說明臺灣祇是美國對付中共的一顆棋子,「這才是臺灣應檢討和重要反思。」
這兩篇剛刊出,美國趁著李登輝成功登陸日本,世界輿論的焦點聚在這事件上,美國迅雷不及掩耳般宣佈決定出售若干先進武器給臺灣,包括八艘潛艇、四艘紀德艦等約逾八億美元的龐大軍售款。是F十六型軍機以來最大的一次,更令人觸目的,這次軍售,赫然包括先進的P三反潛機。
這三種武器,都不能說是僅限於防衛範圍,起碼也是以攻擊的防禦的戰略武器。以臺灣的地理形勢,不是誰多就壓倒對方,因為空間迴旋有限,飛機的速度很快,不能滿天飛就佔優勢,多了反而舒展不開,艦艇也同樣道理,因此,臺灣如得到這批先進武器,臺海的均勢在某些方面便會改觀。
如果這樣會刺激中共加快對臺灣採取行動,當非臺海之福。
先進的武器,決不是臺海前途的保護神。問題有一大堆須先解決,才能評估這次買武器的利與害。
我不是研究武器的,但這些先進的潛艇和驅逐艦,每一艇、艦需要高技術的戰鬥成員,決非普通兵種的士兵可比,令人難以相信臺海能在七、八年間訓練出這種人多的戰鬥群;我甚至懷疑,即使幻象二千成軍,能發揮該機種的性能有多少?
許多人已質疑,美國這次軍售,是否多是過期的垃圾?紀德艦就有人質疑會不會成為導彈的箭靶?且吃水量約萬噸,又把她泊在那裡?美國人太欺負臺灣了,上次,F十六軍機就發現軟體不全,功能大打折扣。這次臺海有足夠專家鑑定?能討價還價?敢不買?能負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