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先生的詩作
 
2006年1月13日
胡耀邦九十冥壽時,中共中央黨校為他出了紀念專刊,特別發表了三首遺作。胡任中共總書記,以政見不合鄧小平意下臺,鬱鬱以終;人民為悼念他,演變成「六四天安門事件」,他得到的擁戴程度可見。
他出身貧苦家庭,從少就打游擊,建政後從共青團的領導到黨的總書記;是中共黨人引以為傲的人物。胡以自少失學,生死俄頃的環境而好學自修,這種努力和以後的清廉,的確令人敬佩。他的詩作,專刊的編輯也是個外行人;原作不合聲韻格律的未經校正。
胡對詩學未經專門研究,但天份高,可惜有詩味而聲律錯。其中《回贈楚辭專家懷沙》的「擬古」詩作,以古風不執著於聲韻格律,原詩就成佳作,不遜專家。其中《苦訓屈子魂》,將「苦訓」改為「難招」便可。其他不須易一字,已成佳構。惟「七律」各一,以聲、格關係,特為原詩斟酌平仄校正,為賢者聲譽之計云爾。予詩學尚淺,何敢自炫。
「題贈陳唯仁」:「碧海秋昊(昊秋)又相(喜)逢,忽聞退作長壽翁(壽星翁),十載辛耘(辛耕十載)莫嗟少,栽得桃李(菁莪)到瀛蓬(海東)。」括弧為校正用字。例如「昊」屬仄聲字,故與「秋」相調始合;「相」屬平聲,與格不合,須用仄聲字代,餘類推,以保持原字原意為準。「再登泰山」:(重來仰止竟不)(難)同,車如流水(流水如車)馬如(似)龍,曾睹蹭梯扣玉闕,又添乘索(天索)捉飄風;倒提湍泉(懸瀑)迎上(遊)客,裁剪翠色(顏)送歸(別)鴻。聞道(落拓)天涯比鄰(逢好)友,明晨(朝)相聚觀日(觀日聚高)峰。」原詩之改,完全以合「格律」為準,乃不得不始改耳;其他稍易一二字,似較原字稍勝。這些詩作都在胡氏下臺之後寫的,氣概尚在,有「志士暮年」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