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不當言論必贏得民心
 
2005-2007年
吳邦國委員長說了:中央授權香港特區的權力有多少,香港就有多少。這句話引起港區人民對中央的信任度,在民調中跌了八點。民調本來存有一些技術上的偏差,雖然也有它一定的基礎,只可供參考。
信任是信心的同義語,主觀性比較強。香港的回歸,已是中國版圖的轄區,也是中央政府行政權力所及之地。香港人本來就是中國人,對中央政府應該沒有信心問題;有之,只屬行政上得不得人心而已,行政容有偏失,糾正過來,便是雨後天青,這畢竟不是甚麼敵我鬥爭。中央寬容一點對待港人,自然漸得民心。
民心決不是那些高職厚祿的一小撮可以代表,更不是欽點那少數的人代、政委;是指一般沒有憑政治勢力可分一杯羹的人的意見而言。香港人從未出現反對富人正當的利益於行動上,只是對不平的現象發出異議;港人是全世界少見的馴良市民。這種普羅大眾的異議,正是防止財富集中在少數人的身上,照理應是中央施政的防腐劑。如果中央深明此意,香港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巧言令色鮮矣仁」。歷史誤國之臣,往往就是那種望風承旨諂媚之徒。「大奸似忠」,「忠言逆耳」;這是司權柄者必須有的警覺。如近日人代薛鳳旋之言論,對中央爭取港人民心,實在是幫倒忙。吳邦國委員長的言論,容有不瞭解《基本法》的偏失,正當港人信心危機的時候;他又火上加油,竟說「有反動力量圖在《基本法》的大原則外,重訂香港的政治體制,想在一兩年大舉行動,推翻《基本法》中已清晰
訂明香港特區地方政權性質。」這不是暗指香港人有獨立的意圖嗎?下一句:「香港吹起了『集體回憶的歪風』,就是念念不忘殖民地統治。」這不是指想作反的意圖嗎?這種帽子,中央能及時糾正,就能表現中央的英明,還怕不獲民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