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範足式的馬樹禮先生
 
多倫多 許之遠
一個政治勢力的興起,必然是人才薈萃;其沒落,必定是人才凋零,古今中外,似無二致。孫中山先生創建中國國民黨,其初也是很少同志,但孫總理有大公無私的胸襟,祟高的政治理想,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都使他的追隨者,誓死效命而不退,故雖屢經挫折,但全國菁英早已望風景從。當我們讀到締造民國的前賢先烈遺著,吉光片羽的警句詩文,就可以知道,能推翻二百餘年的滿清,和結束近五千年的專制王朝,是個人才鼎盛的團體,是理所必至、大勢所趨的結果,決不是意外的。
很多人只知道孫中山先生是個政治人物,忽略他還是天才,勞動香港大學開一次教務會議,通過送兩分給他,讓他以滿分畢業,教過他的老師都對這位學生印象深刻。因此,在倫敦蒙難時,他的求救信送到早已退休的老師康德黎手中後,便立即及時拯救他,事後還說,誰都會有錯的,但孫逸仙不會有錯。孫先生開府南京的時候,其英文秘書是一個美國人,原來還是候任的加州省長,竟因為孫先生政治理想說服了他,薄省長不為,甘心追隨孫先生革命,孫先生的英文造詣非常人可及。就以其對國學的修養,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遺著、信札、誓詞以至詩文,都鏗鏘可讀,其輓劉道一的詩,也是出類拔萃之作。國民黨先烈的詩文甚多,俱見人才鼎盛,令人仰止,例如先烈羅仲霍寫的「戊申重遊南越」,其豪情與浪漫,常使我心儀其人,錄之以饗讀者:「十年恨不早焚書,閱歷浮名盡子虛,未許豪奴共肝膽,苦無善價沽頭臚。關前戎馬胡塵起,海內風雲大劫初。安得美人具俠骨,香囊寶劍好隨予。」
國民黨退守臺灣以後,經歷了五十年,東渡人才早已漸漸零落,還要本土化劃地為牢,稍有志節不作應聲蟲者,一再逐斥,「黃臺之瓜,何堪再擷」。現存元老,與我成忘年之交,而為我所景慕者,為數恐已不多。一因我久居海外;二以我從政晚,而為時甚短。嚴格來說,還不能算是政治圈中人,只是「偶而涉塵網」,而又像該詩作者「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還我初服了。在為數不多的元老中,馬公樹禮為我景慕極少中之一。
馬公英歲值抗戰,曾任戰地記者;戰後當選立法委員,國民黨失去大陸,中央派駐印尼,重建黨務,為媚共蘇加諾拘禁,囚于水牢。政變後,獲釋歸臺,任職海工會及主持「中廣」。然後派駐日本,所至有聲。升任國民黨秘書長。故主席蔣經國本屬意其出掌立法院,然堅持不就,尋提前退休,所領退職金全部捐出作基金,一半獎勵國內優秀青年;另一半獎助大陸貧苦優秀學生。我曾多次至其寓所,正如名臣張居正所言:「威震九重之上,所居不過容膝」而已。其於九秩榮壽,我奉九章以為葵切。近歲得知其心境,再奉兩章述其忠忱。今歲八月,公九秩晉三,因輯成此,為後世存人物信史:
一、戰地健筆:「曲江風度老來慈,想見當年英發姿,戰地行藏一健筆,安民抗日勵王師。」
二、水牢孤忠:「莽莽神州悲陸沉,乘桴浮海故園心,孤臣再舉擎天柱,那計水牢及腹深。」
三、領導海外:「吾黨源頭自海隅,精神貫注始難枯,旅中聞變班侯在,佈置重新起霸圖。」
四、宣傳巨擘:「竹幕低垂不透風,獨夫劃地自為雄,誰知中廣馬夫子,早有穿楊破幕功。」
五、議壇清流:「議論時流每譽公,立朝正色仰高風,翩然宧海辭歸日,官俸遍栽子弟功。」
六、駐日成派:「駐國居然成派系,先生德望竟如何,釣魚臺傳風浪急,長憶當年馬伏波。」
七、黨中元輔:「黨魂銷盡思重鑄,終向蓬萊召節臣,歸訊一朝傳檄定,遂知天下安危身。」
八、國中大老:「歷盡艱危居廟堂,凌煙閣上刻勳章,汾陽雖隱德猶在,境外回人拜大唐。」
九、提醒國人:「每憶八年餘涕淚,感今曾記烈忠魂,臺澎究竟誰光復,幾度傷心望國門。」
十、領銜肅奸:「先憂後樂感華年,卻睹政權交莽新,重出領銜除黨孽,救亡猶賴老神嗔。」
、頌:「勳名懋績兩榮榮,九秩九如歸壽星,大德在邦成泰卜,天留國老看河清。」
我批評時政,議論得失,月旦人物,不假辭色,像對馬樹禮先生這樣景慕,恐怕還是頭一次。我不是馬先生的部下,余生也晚,未及追隨,他也早已退休。在今天黨同伐異、貪瀆的政治和傷風敗俗的社會環境裡,我時常想,如果臺灣多幾個馬樹禮,大陸多出幾個馬樹禮,定會移風易俗。在跨入新世紀的年代中,馬樹禮尚巍巍獨存,在中國人的歷史中,是個風範足式的人物,豈可不記。(作者為知名政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