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以還原歷史真相為辛亥革命百年元旦做紀念的開始吧!(2011-01-01)

 

兩岸都籌備慶祝辛亥革命成功一百周年紀念,而今天是辛亥革命的第一百年的元旦;慶祝節目將次第上演。辛亥革命對中國人而言,意義自不尋常,這個日子還是百年一遇,當然也不想缺席。既是歷史,也從歷史來說吧!前兩天,接到大陸一位作家朋友傳來單少傑先生寫的一篇文章:毛澤東整人怕史──毛澤東逝世三十年祭。顯然早就在中國刊過的舊作了。該文還引述李銳的觀察:毛整人有三十年歷史,但怕歷史,就是怕歷史紀錄真相。所以用威脅眾多共犯去整去鬥;又威脅被整者自汙求免;都造成還原歷史真相的困難。我就此只及這簡單論點,下文全不轉述,因與本文要旨對歷史本質與影響的探討有別。

 

歷史是發生過的真實紀錄,這是最籠統和最簡單的詮釋。細分有各類研究的範圍,就有各類的歷史;例如人類史就有整體的人類史,細分就有各種民族史、國家史、社會、朝代諸史。人類進化的歷史比較複雜,由於人類主宰著我們的世界,她的進化相互影響,不免產生不同的史觀,但真實的紀錄還是歷史的原則。有了這個原則,歷史才能發揮它的功能,避免覆轍的歷史重演。

 

歷史離開了真實的紀錄,就不是歷史。例如製造史料專以譭謗為目的,我們稱為“謗書”。專製造假偽的史料的,我們稱為“穢史”。都不能稱歷史。歷史是真實的經歷。中國歷史過去設有史官,大數來說還不失為稱職的。像太史公司馬遷在漢武帝威脅下,還是秉筆直書,結果慘遭“腐刑”(又稱“宮刑”)。歷朝也有幾個皇帝偷看過史書及身的紀錄,也不敢說出去和有任何異議。可知道史官一脈相傳的風骨。明太祖修元史,廣邀當時文史家主修者汪克寬(字德一,祈門人)、趙仿(字子常,休寧人)等,書成,明太祖想留他們任職,都不答應,回到民間講學。可知以前史學家不會歪曲歷史,諂媚征服者。明史一直至康熙中葉,到明鄭(成功)覆亡以後才修,應詔修史以張廷玉為首(安徽桐城人),是清代大儒,是一部立論中肯的史書。清史在民國以後,以國家多故,到今天仍沒有修,民間雖有,但不能算全正史。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民國和以前都出於正史;世界各國的歷史教科書,也必為學術界所尊重的歷史學家所編著或審定過的。我們抗議日本對中國侵略史實的刪改,就是要日本尊重真實的侵略本質和證據;教育下一代日本人,接受侵華的歷史覆轍的教訓;不要使兩國戰禍重啟。

 

中國歷朝,要到朝代完結才修,而且都很中肯,和現在以政治上的需要,許多不真實的‘製成品’的《歷史》(其實是“謗書”“穢史”)差得太遠了,都是預設立場不忠於歷史的宣傳品。“欲亡其國,先亡其史”。歷史對國家何等重要,歪曲歷史的人,或使人看不懂歷史文字的人,都是參加亡史、亡國的“先行者”,也是以此“殺天下後世”的政治手段而已,不可視為歷史。

 

過去能寫歷史的人,本身就是文章大家:左丘明、司馬遷到漢書的父子女三人,都是文章一代的作手(大手筆)。歷朝史官,民間修史之命官,同樣是大文學家,遂常合稱“文史”。正史就是信史。文章好是一回事,但總之一板一眼,少了一點吸引的花俏,文人開始另闢蹊徑。六朝就出現“小說筆記”,以當時的人物掌故記敍事蹟,至唐朝大盛,我們概括的稱做《歷代小說筆記》,就是歷史小說的濫觴,算來不是正史的裨官野史,後來進一步發展為歷朝演義。《三國演義》就是著名的歷史小說。凡有“小說”兩字,都必有創作的成分。“歷史小說”一詞,落點在“小說”兩字,因此,除了不妨礙歷史的結局,情節是可以附會、虛構的創作。《三國演義》引人入勝,就是創作的成功。就以上述的“演義”來說,伏線的情節,和《赤壁之戰》有關的:龐統獻計、借東風、蔣幹中計、黃蓋苦肉計、關羽釋曹等這種關鍵性的情節,在正史都不存在,最多也一語帶過,但《演義》所佔的章節甚多。可知創作所佔的比例,遠遠超過正史。我引述坊間的評估是三分歷史,七分附會、虛構,已從俗高估了它。絕對不是顛倒過來。我對史料的鑒定和“史識”的知識的訓練還有點信心。如果七分歷史又何必創作“演義”?因此上述的〈筆記〉、〈演義〉、〈歷史小說〉,都不能稱做歷史。

 

做學問是一步一個腳印的,不能取巧。“盡信書不如無書”;袁子才說“雙眼自將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古人也有騙人的,只是‘於今尤烈’。我們不容許不真實的史料載入史冊,要靠史學家的努力和勇氣。史料的鑑定在“史識”的高水準:“史識”的基礎在博覽、慎思和考證。如果一個國家或民族連歷史都可以做假,這個國家民族還有前途嗎?則社會彌漫做假作弊,風氣所至,集體和個人的誠信都全毀了!假大空當然就出現。這也當然是上行下效的結果;始作俑者必是‘大人’;不會是小人物。現代的‘大人’,還掌握宣傳機器。這一來,便無遠不屆了。認識歷史也是做學問的基礎。而目前失實的《歷史》太多了!如果我們要還給歷史一個真面目,就是向一切虛假表示決絕的決心;社會的真象才能脫假而出,不必再諱疾忌醫,才會把社會的病根治好,社會才會正常、和諧;人心才會安定。可知還原歷史真相,成功或失敗,是中國民族未來百年興衰的決定!

 

文成適在新年的前夕,浮生急影,棖觸我懷:詠此作結;並賀新年吉祥。

一、黃菊丹楓雪上巔,霜原白野立孤煙。歲弦天挽長弓矢,辛亥如今已百年。

二、兔來虎往舊呈新,轉悟蒼生馬足塵。末世殘棋成一角,可憐長作武陵人。

三、勢去誰還弔孝陵,前朝史跡早雲蒸。老來縱有滄桑感,付與江山總不勝。

四、冰雪風中度歲華,立春梅嶺未占花,玉關黃海戰雲湧,自有村人呼彩霞。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