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之精者為歌, 歌之精者為詩。詩歌的源頭於謠可無疑。先民純樸, 在文字初創之時, 亦以口語天籟之韻, 以期易於傳誦。世界上任何民族的起源, 莫不起於謠而後詩歌, 都屬有韻文學, 因利於傳播之故。我國韻文始於《詩經》, 皆本於民謠, 經孔子刪修成三百篇。孔子生於春秋, 是一個戰亂兼併丶民生困苦的時代,。政風頽唐丶社會失序丶民生困苦, 每多反映在民謠上, 這也是孔子重視「詩經」的原因。經他的刪修, 成為我國對春秋及當時政風丶社會的部分歷史記錄, 不只是時代的傑作, 亦影響後世詩學至鉅。
孔子既重視《詩經》而刪修, 就是希望它流傳下來。先民之謠, 語樸質簡, 都本乎其真。孔子對它潤色, 既增加文釆, 也更易於流傳下來。上及政風民瘼, 下及兒女繾綣私情, 做了大量去蕪存菁的工作; 《詩經》不但成為史詩, 亦為我國詩史之袓, 是一本文學巨著, 其源頭本於民謠。更通俗一點來說: 大部分本於「順口溜」。
「順口溜」有別於正史, 它不是在朝的史官記錄, 是民間真實的反映。這一脈繼承了《詩經》: 「風雅頌」的「風」; 「風者諷也」。歷朝民間輿論, 都在稗官野史丶民間的寺廟丶家宅的聯對和民謠的「順口溜」上。都是宣洩民間無可訴之壞, 無可奈之境, 或哀生民多艱之實, 亂世亂政之民困。這種作品越多, 越可見政亂民痛越甚。如明末亂世, 賣官鬻爵公然橫行。民間的「順口溜」就有「都督賤如狗, 將軍滿街走」。聽了這個「順口溜」就知道文武百官威信不立, 天下大亂, 明朝不久也就不保了!
陳毅聰兄任教於國立海洋大學, 在教職退休後, 從事旅遊的工作, 接觸來自世界各地遊客, 遊遍大陸各省, 廣聽民情。引起他收集各地的「順口溜」, 所經各地的對聯。感讀到各種寓諷於詩文及至文雋語, 一一記錄下來。這種關心古今的政風民瘼, 作為一個近世的讀書人, 顯然別有懷抱, 不會是功利的追逐者, 令人感動。辛卯之秋, 時值辛亥革命百週年紀念, 余有台北之遊, 從北至南, 歷時半月, 得和毅聰兄朝久相處, 並閱讀其歷年搜集之兩岸「順口溜」丶詩句丶對聯之屬, 囑為之序。余感其誠, 並知其所集乃古今暮鼓晨鐘之雋語; 為秉政者之鑑丶民間之心聲也。故樂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