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傳承孔孟精神(春節晚宴的演講)

 

各位新春吉祥。大堂的對聯是〈推廣中華文化〉、〈傳承孔孟精神〉。禮失而求諸野, 在春節歡叙中, 難得主辦者以〈傳承孔孟精神〉為主旨, 並要區區作一次闡揚這一個重要的中華文化內涵做報告。請各位先進學者, 社會高賢指教。 

我在一九九五開始, 就離開公職, 到今天剛可是二十六個年頭的開始, 如果以百年人生計, 也經歷了人生四分之一的光陰。在這期間,讓我能讀未讀之書, 寫未寫之文, 其中我化很多時間和台北的〈孔孟學會〉同人交流, 讀該會出版的月刊, 寫發揚孔孟精神的詩文。我經歷二年讀孔子的修校的易經十翼和爻辭。孔子〈五十而學易, 不逾矩, 可以無大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鼻祖、 代表人; 他的論述, 主導了中國的社會制度, 人本思想丶道德規範丶人生價值。這個傳統主流思想, 在發展過程中, 也兼雜了許多其他學説; 如漢儒兼陰陽五行, 宋明兼雜佛丶老。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兼併, 還有許多假孔丶孟之言或附會, 不一定符合孔丶孟正宗的儒家思想。然則什麼是孔子正宗的儒家思想? 我認為〈孔孟學會〉首任理事長陳大齊先生的闡釋最為適當。陳公是當代大儒, 曾任〈北大〉代理校長, 在台灣復校的政治大學校長。他認為: 孔子的〈論語〉的意義, 必須與〈論語〉書中使用〈論〉丶〈語〉的內涵相同, 不應別作他解。陳公認為〈論〉是與人討論,〈語〉是未經人問而告知的意思。所以陳大齊認為要以〈論語〉解〈論語〉, 才是真正解讀孔子思想的正確方法。

說起孔子學説, 最重要是〈仁義合一主義〉。陳大齊說孔子學說有兩大特色: 一丶精深於平實之中, 不作玄虛的言論。二丶絕不因博大而流於放蕩。〈仁道〉丶〈仁德〉最合孔子的教誨, 〈仁〉貫通其中, 是中心概念中最核心的思想。陳大齊自核心而言, 仁就是愛; 自其構成分子言之, 則為眾德的集合體。〈義〉是〈禮〉的實施目的。〈禮〉是社會的秩序, 人民遵守的規範。個人之〈義〉要人民自我遵守丶操守。 社會的〈公義〉也要社會所有成員來維護;否則社會的公義就蕩然難存;如連法律都不執行社會公義,這個社會就潰爛了。因此〈義〉在道德層面的意義。有三種特殊表現: 一丶為指導作用; 二丶節制作用; 三丶貫串作用。既能節制諸德, 又能串貫各種行為。孔子説〈君子義以為質, 禮以行之。〉〈孔子原則上禮義並重,但就傾向上而言,義更重於禮。仁與義成為統合的中心概念,也成為孔子思想的核心。〉(見孔孟月刊637-638期第九頁陳逢源教授語)〈論語〉言禮多於義,因為禮形諸外,易為人領悟,而義有諸內,不如禮易見易悟。不是少說就不重要。同樣道理,孔子說仁多於說義。但我們知道孔子是個道德實行家,注重實踐不流於荒蕩,沒有禮義的實踐,他的仁道難以實行;故少說並不是不如多說的重要。仁義合一主義的不偏廢,才是孔孟學說的核心。〈孟子〉對〈義〉的發揚,正是矯正世人的錯覺。

孔孟之道其實是正人心的誠意、修身做起:而後齊家、治國、太天下。不得志能獨善其身,得志則兼善天下;入士出仕都是君子儒,人心安定,是社會和諧、國家長治久安的憑藉。這是儒家致太平,遠離喪亂腐敗的教化長策。儒家又重視培養才德之士,使讀書人知恥知勇,先憂後樂的精神,所以中華民族,常能撥亂反正,在危難中便出現許多仁人義士,重興民族的生機!中華民族又能日新月盛的發展下去。

由於儒家的孔孟思想主導中國二千多年,許多斷章取義、許多附會假託,都成為攻擊孔子的藉口,但孔子是聖之時者也,他的精神與原則,都能賦予時代的精神,能與時俱進,雖歷久而常新,因為他有顛撲不破的真理,不可能被摧毀的。他的學說,是中國多難興邦的憑藉,是中國撥亂反正的元素,是中華文化日新月盛的根源;是世界文明的智慧,照破人類功利霧霾的燈塔。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