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05、銀漢橫秋話七夕

 

六月立秋以後,驕陽漸斂,天氣也漸漸轉涼。到了七月七日的晚上,就是曆法上的七夕,民間有個「天仙配」的故事,纏綿悱惻,又經騷人墨客的吟詠和傳誦,產生了許多附會的情節,不知賺了多少癡情兒女的嗟嘆和眼淚!七夕就這樣,上至君王,下及民間的癡男怨女,少有不對此夕不知不覺的,有的人並比喻為東方的情人節。

古人對天象,總有點神秘的感覺。東邊有一顆明亮的星,叫做「長庚」;西邊也有一顆叫做「啟明」。中間隔著點點的星群。這個天象,許多傳說因此而起了。「長庚」就是我們稱做「織女星」,西邊的「啟明」稱「牽牛」。隔著的星群稱銀河。傳說,天帝之女(織女)嫁給河西的牛郎,以婚後荒耕廢織,天帝怒,只準他們一年一會,就是排在七夕,可是相隔路遙,雖隔河相望,還得繞河而行,這是天帝的懲罰。幸得鵲群的憐憫,築起鵲橋,讓織女能過橋而來,與牽牛共度一年一次的良宵。這個故事又經許多騷人墨客的美麗附會,寫了許多名句,世上的癡男怨女也就深信不疑的傳誦下來了。

我們耳熟能詳的唐詩三百首,七言絕句約五十首,杜牧個人便佔了七首。他的七絕風格清絕,其中就有七夕<秋夕>之詠:「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長詩也有著名的白居易的<長恨歌>,其中便以七夕的誓言做全詩的結局:「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辭,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許多詩人每有對七夕吟詠,真難勝數,如李白:「銀河非鵲橋,非時將要適」李洞:「若能攜手隨仙令,皎皎銀河渡鵲橋」等都屬著名的唐人詩。

宋是詞的時代,大詞人秦觀(少游)也以<鵲橋仙>來詠七夕,此詞入選《白香詞譜》,成為範詞:「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此詞盪氣迴腸,不知賺了多少癡情人的眼淚!

夏曆的編列很神妙,單數的月份同樣數字的日子,都是一個節令,如正月初一為元旦;三月初三為上巳;五月初五為端午;七月七日為七夕;九月初九為重陽。因此,七夕隨夏曆老早就存在了,不是唐宋因牛郎織女的故事才傳下來的。《漢武帝內傳》記:「七月七日,帝於承華殿齋,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東方朔曰:『西王母欲來。』」同傳亦記:「燃九華燈。」關於「鵲橋」的傳說也早已有之,如《淮南子》:「七夕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爾雅翼》:「相傳七日,牽牛與織女會於漢東,烏鵲為樑以渡,故毛皆脫去。」至於乞巧始於何時?也不可考。《感遇集》記:「郭子儀至銀州,七月七夕忽見空中駢車繡幄,一美女自天而下。子儀拜祝願賜長壽富貴。女曰:『大富貴亦壽考,後果貴盛,九十餘乃死。』」這個故事是說郭子儀向天孫(織女)乞富、乞貴、乞壽三種,但織女還給他考(即善終),引起世人於七夕向織女乞巧很多。《風土記》也記:「每多乞富、乞壽、乞子,但不得兼求,只能乞一樣。」這種風氣至唐大盛,大文豪柳宗元也有乞巧文。我記得有文笑他,但出於何人手筆,倒想不起來:「任他柳子能文,乞巧何曾得巧?」楊樸詩也說:「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幾多?」世人都在乞巧,織女又怎能一一滿足呢?像楊貴妃也乞巧,不但乞今生,還乞來生,和唐明皇續前緣,也算貪戀得有點過份了。李商隱詩:「他生未卜此生休。」這一生也未必能保,還怎樣乞來生呢?

近世乞巧者,女生多於男生,未婚者乞得如意郎,已婚者乞丈夫專一、乞子女,當然也乞富貴。男生乞什麼?倒是少聞。一般來說,乞巧拜牛女,多用果盤;鄉村除瓜果外,也兼自製糕餅、糖水,擺在當空天井或屋簷下,經過露水,有的覺得多了一重香粉,少女總認為織女已臨,言之鑿鑿,大家搶著吃。我生長鄉野,的確曾聞這些奇事。姑妄言之,當談助而已!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