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15、重遊《寒山寺》

 

如果沒有張繼<夜泊楓橋>這樣的好詩不會引起以後詩人的吟誦丶唱酬; <楓橋><寒山寺>的盛名亦因而經歷近一千五百年至今不衰。連帶寒山寺的鐘丶鐘聲都引人入勝並啟日本人盜這口古鐘戰後賴死不還只另鑄一個贋品作賠償。原鐘是良工打造的和製模鑄造不可同日語。這是中國的國寶文物不可就此作罷。

張繼的詩究竟是怎樣引人入勝: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七言絕句的正格詩首句寫時序, <霜滿天>應是秋深的景色。在這深秋的傍晚(月落), 聽到疏落的鴉聲格外有不祥的蒼涼逆旅之感有一種肅殺的寒意湧上心頭這七個字便能有聲有色的點染出來。<夜泊>(題目中兩字)顯然是作客他鄕的人<江楓漁火>寂寥掩映中孤獨丶靜寂氛圍下沒有同伴唯愁感自對比首句的感覺深了一層異鄕人的孤旅之感聊聊首丶兩句如大塊文章以<時序>破題以異鄕作客的心境承題:<夜洎楓橋>。第三句轉筆主體突顯使人驚喜且說明地點清晰無誤。結句以時分而下從月落的傍晚而漁火而夜半層次宛然。可知孤舟的獨眠人夜不成寐了而鐘聲又嚮言人以半夜敲鐘於事理不合。但寺廟的敲鐘各有習慣而異不可一概從俗正如修行者<過午不食>, 不可以俗人之見而有異議。夜半寺僧起來做佛事其敲鐘理所當然。亦聞有好事者到楓橋夜泊檢驗一下果真夜半鐘聲証明如詩中所記不誤。一詩能寫烏啼丶鐘聲前後不一感受各異。此詩內容這樣豐富感覺如此多變千秋傳誦,當不是偶然的。

我們沒有見過張繼時代的楓橋和寒山寺除非連地點都是假託的否則橋丶寺雖不是原來的一模一樣依地理環境而言今昔的橋和寺相差不致太離譜。此外張詩在同一唱酬眾多的作品中的確無與倫比應獨佔鰲頭。唐詩三百首各種版本中張詩沒有在任何的版本的<七言絕句>中缺席而所有註解未見對寒山寺有巍峩或廣大形貌或氣象的描述,或對楓僑稍及寛或長的讚美。因此橋丶寺以名詩而傳這推斷應是合理的。

這首詩肯定引人入勝令人心儀不已可謂先聲奪人,未及觀賞的非去不可。觀賞之後這四句二十八字的翻複遐想就教人回味無窮又會身不由主的再三重遊觀賞。許多大詩人的作品都説明重遊。如宋陸游的<宿楓僑>: <七年不到楓僑寺客枕依然半夜鐘。風月未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同一代的孫覿:<過楓橋示遷老>: <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欹枕猶聞半夜鐘。>這半夜鐘聲真撩繞異鄉客的夢魂!

這兩首詩都因重遊而作。我於今年十一月間作重遊歷代題壁或錄自詩人的作品當事者請當代書家繕就像題壁般的展出過去碩果僅存的張繼原詩作由清大書家俞樾(曲園)親書的刻碑經遊人或管理者多年濫拓濫刷破損已不復舊觀。刻碑亦不知落在何處而拓本已標明售價人民幣八百元。圖私利而毀文物亦堪知者發一嘆!

張繼的詩題點出<楓橋>, 而詩句以<寒山寺>為標的。可謂平分秋色亦是匠心獨運的巧思。

余時年八十華髪驚積。仍不辭萬里從北美飛來首選重遊仍是楓橋邊的寒山寺。上石板的楓橋立其拱頂下臨靜寂的小河流水夾岸變黃經霜的江楓低吟張繼的詩發一下思古之幽情想像一下近晚的掩映漁火作客孤眠的滋味憶中年之哀樂感人生之過隙而晚晴忽至青春難復了下楓橋步入寺前排列的書家寫的卷軸逐一吟誦所書的歷朝佳作遂吟興突發亦口占一首續貂:

八十重來認舊容江山未改我龍鍾。

百年烽火人生路白首啼痕夜半鐘。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