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第五章 中國酒的改革與創新

 

由於資訊時代,世界變了地球村。任何國家或地區,已不可能閉關鎖國,或地區斷絕外間的訊息。國與國之間不但可以靠空間網絡、電訊傳遞訊息,而且也確實在地面可以交通接軌。先進的歐洲「子彈火車」(Bullet Train)早已貫通全洲,「歐盟」並且實施歐洲金融貨幣的統一(除了極少數因特殊背景,如英國尚未加入),國家的名號,已逐漸接近「歐盟」的一個州。如果世界新秩序確立,未來的國防和外交,也許將來和貨幣、貿易一樣,趨向共同利益統合,共議後一元執行,除了保存民族各有文化外,就接近達到歐洲一元化了。人類大同世界的理想,就會在先進的歐洲首先實現。

美洲以美國為中心,北面的高速公路,早已和加拿大連接起來,南與墨西哥連接。目前加、美、墨三國已實施自由貿易多年,亦自成區域性的經貿聯盟體系。

不同種族、不同文化都可以結合,成為經濟共同體;中國兩岸同文同種,過去且還同一主權國家而後分裂,背道而馳,當然是世界潮流的開倒車的事。中國不但要加速進行統合,還要盡力結連鄰近地區,才可以在地球村增加發言的份量。中國經貿與生產,必須彼此配合,著眼於國際市場,中國酒尤須如此。

一、觀念的改革

人的思維,支配了人的行為。所以,人的觀念改變,就會帶動因觀念改變下的一切改變。觀念的改變最難,觀念能改變,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香港是國際第三個金融中心。紐約在美洲﹔倫敦在歐洲;香港在亞洲。亞洲的東京,早在第二次大戰之前,已經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無論基建、人口、經貿地位都遠遠超過香港。即使戰後,韓戰以後,東京重新發展,也比香港早,加上美國刻意的扶持,地理位置也不比香港弱。香港要在七十年代才開始突飛猛進,十年之間,香港一躍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主要原因,是香港人的觀念國際化,帶動香港成為一個國際城市。東京人的大日本民族性格,國際化觀念無法和香港人比;更好的條件都是枉然。同理,如果香港衰落了,很多人以為鄰近的都市可以取代,那只是一廂情願的,設施國際化容易;軟體包括制度、人民質素、觀念很難,五十年內,香港如在打擊下可衰弱而不可取代。這個例子,說明國際化定位是何等重要,新世紀又更不在話下。

這本酒經,在兩岸進入「世貿」(WTO)的關鍵時會出版,有一個重要的著眼點:提出觀念的改革;使中國酒在中國的基礎上國際化。這是我們稱之為觀念「改革」而不是「改造」。革除不合時宜的觀念,不是全面放棄中國酒現有的基礎,以國際格局做為中國酒的前進的邁向,不再僅是內銷。我們深知,在「世貿」的自由市場之下,無法進入國際市場,也等於國內市場的失守。中國酒只有進佔的空間,沒有守據的餘地了。

因此,中國酒業必須以國際格局為格局,以國際定位為定位,才可以世界自由市場接軌,將中國酒走向國際市場。

譬如我們主張中國原酒、燒酒要自我確立,就是一方面正名;一方面符合國際定位。正名是自我確定中國酒的名稱,不可附庸洋酒。又如,我們不再用「黃酒」來概括所有原酒。我們要指出,黃酒是「類別」界定中的一類不是全類。黃酒的「品種」原料是糯米或米。因酒色黃而定名為黃酒。可是我們中國酒有許多米酒,是透明沒有色素的,怎能稱黃酒?用竹葉的原釀「竹葉青」,色素是碧綠的,也稱做黃酒,不但不符國際定位,連常識也有問題。洋酒的紅葡萄稱紅酒、白葡萄稱白酒,同是餐酒(Table Wine,也屬非蒸餾的原釀酒)。洋酒決不會將一種類別的酒當作全類酒的代表,紅酒不能代表白酒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必須黃酒就是黃酒,再也不能代表其他原酒。至於竹葉青是否仍稱竹葉青,透明的米酒是否稱清酒,或另起名號?以此類推。總之類別酒名依其釀製方法而變;同一類可以有多種名稱,不可以一類概全類就是了。我們只指出原則,由專家公決可也。我們的觀念的改革,必須以國際的格局、定位為邁向,才不致繭困於內銷市場;革除的是抱殘守闕的因循鄉願,不思進取的陋規附習。例如外銷酒還有許多只供內銷的包裝;中國人時常自豪說: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好吧!為什麼還有四個都視若無睹?中國酒要爭取世界市場,能爭取到了,民族自尊心自然顯現出來;爭取不到,再多講民族自尊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改革就好,中國酒獨特的風味還要保存下來。不能「全斗煥」,去中國化,是中國酒發展之厄。

二、設立研究機構或科系

現代的釀酒技術,早已不是十九世紀或上個世紀自釀春酒、糯米酒的年代了。酵母菌的培殖、收集、儲備以致應用;釀酒其實就是生化過程,其繁複精緻,真可以較得上是博士後的課程。如果更提升中國酒的市場地位,先要提升研究釀酒的學術原理,將原理到宥驗室實驗,再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線上來。這才是科學的釀酒。

酒不但是科學的產品,有些風味獨特,色味香的特殊,科學家無法分析出來;還有酒身的口感、味覺卻連帶著酒香。如果沒有入口,鼻子還嗅不到這種香味。這些很難用科學的方法化驗出來;偶然得其大概,但「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科學家還未能掌控這些;有的靠傳統師傅的獨特手法,釀出這些難以分析的色味香和口感的產品。這種武斷藝術風格的產品,當然就是藝術品了。因此,好的酒也必具備獨特風味的酒,它的定位又是藏術品;是藝術手法的釀酒。

酒是科學的工業品?還是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或者兩者的綜合體?如果是綜合體,主從的關係又怎樣確定?

我們在這裏舉一個實例。俄國的伏爾加,不論過去用馬鈴薯,還是今天用五穀,都能藉科學的調配,生產出同一口味的伏爾加。這種完全屬科學的產品,它的酒精純度最高,可以到達99.98%,而且還和中國燒酒(如二鍋頭)的酒精屬性一樣,都是Ethanol。這種酒精,其實和洋酒所有的蒸餾酒,都屬同一類的。不論洋酒或中國酒,這類酒精的純度都不及俄國的伏爾加。一般是在99.5%度,其中約有0.5%的雜質,卻正是最適合人類的口感和不同酒香的主要來源;也是釀酒師傅用獨特手法釀製出來的。由此可知,最高純度的伏爾加,儘管它是一致;但在市場價值來說,它是最便宜的酒,而且沒有人收藏。由此可知,酒的市場價值,是藝術價值遠勝於科學價值。酒的好壞,主從關係是藝術手法為主,科學手法為從。照相機對景物、人物的攝影,形似是百分之百;雖然是名畫家,九成已是不易,抽象連一成都欠奉。一張照片的價值能比藝術家的原作?那幅抽象畫,如果是畢加索的,和照片比較又如何?明乎此,就是藝術品與科學的工業品的比較;酒的主從價值也就說明了。一句話:就是藝術品和工業品的分別。

寫了這一大堆的例證,說明酒既是科學的生化過程;也是追求藝術價值為主的目標的。酒真可說是人類文明的綜合結晶,沒有酒,人類精神和物質的享受,都打個大折扣。

這樣的科學生產、藝術價值的論斷;又是人類文明的成果,成為人類精神和物質混合京受的成品——酒﹔它在市場如此重要,不必說別的,只就經濟效益而言,我們怎能不去研究它?

法國和澳洲,有些大學設有釀酒系,詳細的課程沒有經過調查,很難論斷,加拿大安大略產葡萄的聖嘉頓地區,有一所Brock University和美國加州大學的Darris校區,都有釀酒系。個人的了解,臺灣大專院校還沒有這個系;也可能孤陋寡聞。我到過臺灣的金門酒廠訪問,廠長曾做「簡報」,沒有提起過釀酒師的聘用資格,大概沒有這種科系的成數居多;大陸近年有些院校已設釀酒課程,但包括在其他學系之中,似尚未獨立成專業體系。科系應設在農學院;教材、師資應該不愁找不到。以上四個國家的大學就可交流或提供;稍經調查,沒有找不到的理由。如果一時還未能設專系,設個專責的研究機構,作階段性的權宜之計,也未嘗不是應變之法;但切不可因循就是了。

三、找回中國酒失去的風采

中國酒能有別於洋酒,就在「中國」兩字;中國酒和洋酒,「酒」是共性,因此酒的共性須以世界接軌,就是國際化定位,才可以進入世界自由市場。世界自由市場有其機制;成品酒在市場有其共同的標準(例如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成份的物質限制等),當然要遵守;這是酒的共性。它和中國化是不相衝突、不相矛盾的。等如威士忌是英國的風格;Scottch是蘇格蘭風格;拔蘭地是法國風格。中國酒有中國風格,才是天經地義的,中國酒沒有中國風格才是怪事。失去自己風格,就會淪於附庸的地位;而這個地位一旦確定,就難以出頭了。因此,中國酒要出人頭地,必須有中國風格。

我在第三章對「風格」有個界定:「指釀酒師創製獨具風味的酒。我們希望中國的釀酒師,創製獨具風味的中國酒,足可以和英國的威士忌,蘇格蘭的Scotch,法國的拔蘭地或其他名酒較量。而以上所舉是各國酒的「類別」統稱,我所指的當然是「類別」中最負時譽的品牌而言;也只有中國的幅員、氣候和眾多的特產酒料,才可以一一分庭抗禮。如果中國釀酒師能發憤為雄,不甘雌伏,何難在各種類別酒中,創製出眾多出類拔粹品牌名酒來。這些獨具風味的中國酒,是各憑個別釀酒創製的風格,統合可概稱為中國酒的風采。

「風采」一詞應用到中國酒來,也是這本酒經的發明,而且相當傳神,比「風貌」具體些。「風采」條在詞源釋:「風俗也,采事也。」應用到實質的酒,風俗就是風味。「采事」當然是華美的實質;在中國酒的實質言,就是中國獨特的色味香。

我曾列舉過中國歷史上的名酒,多達數十種。在眾多的古籍中,特別是地方誌、人物誌,必然有一些地方名酒記錄下來。中國要發展酒業,研究機構必不可少。像這種考證工作,不是個人或少數人可以承接得來,還要統籌(最好是中央政府)指定專門機構專責辦理。把失傳的歷史酒的配製、風味研究出來,結合現代的製酒技術,使中國酒的風采,重現於這個新世紀。

四、改進生產技術

自由市場的產品,它的價格,決定於供給與需要的量變;這是傳統經濟學原理。我們再加深思,如果質變又如何?生產者改良成品的品質,自然得到消費者的發現而認同,也可能需要一點時間;質變就會量變,需要量增加,價格自然提升了。此外,生產成本的增多,在利潤比例言,也非調整不可。成本增多用於改良品質,則是一種新品質甚至是一種新產品,新的供給產生新的需要,價格當然不同。

自由市場的機制,隨著資訊和自由貿易時代的來臨而擴大,開發中和開發國家無可避免將市場開放,讓市場決定分工,成品的優勝劣敗,各憑真本事由消費者選擇。要爭取消費者認同,提升成品的品質就很重要;品質能提升,就必然從改進生產技術著手。

中國酒要打入世界市場,就必須將成品提升到國際(酒)市場的水平,才可以和洋酒競爭。酒的品質和價格是成正比例的,品質高價格也較高,有時在市場有一段適應時期,出現品質和價格有點差落,但自由市場的機制,慢慢由消費者的判斷慢慢調整過來,好的成品,市場就還它一個公道。所以,中國酒必須在進入市場之前,要作一次慎重的評估,這倒不是價格最重要,因有市場的機制調整,重要的:中國酒與國際水平的比較。

有比較才知道我們的強點是甚麼?弱點是那些。改進成品的弱點,突出成品的強點。這一切都指品質而言,因此改進生產技術就成必要的手段。

舉個例來說,中國的燒酒,有一個共同的瑕疵,就是帶點澀味;澀味有輕重,輕的如不小心就感覺不到。澀有苦有鹹。這是我們把十多種負時譽的中國燒酒,一一品評之後的結論。我們也檢視釀酒的過程,從原料分解成糖化的過程與酒母發酵的關係處理,是不是酒母的麴菌未能將培殖它的原料隔出造成,抑或是發酵失控。或酒種選用不適當?又或是蒸酒過程、冷卻的金屬設備所致,即使入瓶的技術、瓶蓋的選材,都不能置身事外。由於我們都不是生產過程的操作人。我們只能從發現的現象,提供理論、過程的檢討。我們希望設專門機構來提升品質,是有其必要的。

為了找出目前中國成品酒的澀味,我們特地為此到好幾個酒廠去作實地的考察,並帶回一些麴餅(酒母)、酒種作實地化驗。根據粗步的觀察,我們發現麴餅和酒種都有問題,麴餅的雜質太多,一般中小型酒廠,很少自己生產麴餅(多數用“大餅”),仰賴專產麴餅的廠家供給。我們又專訪了幾個生產麴餅的廠家,又發現它們也沒有生產酒種;酒種由酒種的廠商供給。買回來再配方而成麴餅。根據業者說,產酒主要原料(如大米)和麴餅的比例為4比1;可知麴餅的佔重極大,和洋酒相差甚遠。由於麴餅的雜質多,我們在觀察其釀製的過程,酒身的發酵變化,遠不如洋酒用的酒種所引起的變化大。這也許是澀味的主要成因。因此要袪除中國酒的澀味,一定要從酒的生化過程考慮,麴餅沒有必要放這樣多的雜質,降低了酒種的發酵威力。中國的生化學家應致力於酒種的研究,及如何結合麴餅的製造,使其純化並減輕生產成本。中國酒才有和西洋酒爭一日長短的本錢。我們又到過一個小型工廠,傳統的師傅為求催化發酵,竟用了一種特有的化肥和麴餅拌入,其產品的澀味更大。如果不是親見,是不敢相信的。這種近於家庭式的生產,政府應立例管制。這些只求降低成本,不但使整體中國酒的水準降低;而且以化肥釀酒,其戕害民眾健康,應立法嚴懲。先進國對酒的管理,以其屬專業,是專設「酒局」專業管理的。中國必須從速培養釀酒師,使釀酒技術得以提升;然後在這些專業釀酒師中,慎選其中之專精者,進入「酒局」,作為監管酒廠在生產過程的監察人。中國酒才有希望和國際接軌,最低限度也可保障人民的健康。

產品或藝術品,完美或接近完美,最好製作者當然也盡力求完美,市場的價格才高。中國燒酒那種澀味,當然是一項不完美的缺點,中國酒應該徹底了解其原因,並且將它克服;能如此,這就是生產技術改進的重要成果。

提升酒的品質是一端;中國酒的包裝,也是整體成品生產過程的一部分,我們也須著眼國際市場的水平。除了美觀外,也有一定的規格;中文固有其吸引的一面,但最好讓所有消費人士都了解成品的成份和含量,不全部也希望佔多數。中國酒的瓶蓋,每多粗製濫造,多數封得不好,有的還用塑膠,例如P.V.C.類塑膠就有問題。有一些塑膠遇酒起變化,遇烈酒甚至蝕化、溶化。都不宜用作瓶蓋。瓶封不好,更好的酒如泄了空氣,時間稍長,色味香都失真,上等好酒也變成劣等貨,豈不可惜!大陸和臺灣的成品酒,目前都不重視瓶封、瓶蓋。

生產設備的更新也不容忽視,大陸一般酒廠過去以成本關係,因陋就簡,在所難免。由於鋼材過去成本高,所以使用鋁或鐵皮(外塗鉛水),目前有一些廠仍在兼用,尚未全面改用鋼材;以致在蒸餾或儲存過程中造成酒精的侵蝕,這都有礙人體健康,亦會影響酒的風味,應在淘汰之列。此外,環境的衛生,也應改善。地方和生產器具、設施的清潔,有非常必要的加強。這些都是我們考察後的善意建議、重點建議,其餘所見就不再逐一舉證了。

五、研發新的品種

「研發」是研究與發展。研究是學理的探討;發展是將研究的成果付之實現;也就是應用到生產線上來。這種研發,如果本原有學理、生產技術加以改良,推陳出新,是一種超越舊有品牌性能的產品。如果這種研發是嶄新的領域,即使同一產品,但學理與技術都不同,這種研究,就是發明,凡是發明,必有其重大的突破,譬如減少原產品的缺陷、多功能性等,有的甚至新發明,可以取代了舊東西,這種發明,當然應用到生產線上來,成為生產新的里程碑。如果這種發明不是同一領域,完全是嶄新的、前所未有的發明,它的意義就更大。人類的文明,就是發明史的累積。

中國酒面對國際的競爭,不能固步自封,必須推陳出新,而且也不斷在學理與技術上有所突破,就要研發新的品種、新的品牌,才能和潮流並進。

我這裏指的品種,乃就一般的,與釀酒學理的「品種」的界定:「指釀酒的主要材料」﹔是不同的。一般的品種,泛指釀酒一切生產材料的品種,甚至成品酒有別於舊的,是嶄新的製作,我們可稱之為成品酒的新品種。

以中國人的勤勞與智慧,一向對研發都不後人。也許我們有資金和其他條件的限制,常比先進國慢了半拍,但都能亦步亦趨,不會遠落人後,從天空的衛星到地面的複製動物都如是。但中國酒有的是信史,雖然還沒有西洋信史拿來比較;若以文化的悠久,史前的推論,中國酒沒有理由比洋酒遲的;也就是說,中國人對釀製酒的技術也不比西洋遲,經驗不比西洋酒少。只要有決心,超越西洋酒不是不可能的。

例如以酒母(學名Aspergillus Oryzae)、酒種(學名Sacharomyces Bayanus)來說。據我所知,洋酒遠比我們進步。尤其是後者,不要說西洋酒,連日本也比我們好得太多,日本人有她一套,把酒種編號,從第一號開始,每一號有它不同的元素,對生產某一類別的酒有特別的風格,這樣造成日本酒有多種口感的派別,大大提升了品評的質素,助長了日本酒在國際市場的推廣。中國酒應用的酒母各有不同,由於沒有統合,各有各的認知和秘密,同一個工廠,老師傅也會留一手。往深一層想,我們也不能苛責,在制度還沒有保障之前,誰肯會放棄謀生秘術呢?酒母是一種生化成品,老一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怎能靠他們研發改進?以致酒母許多原料雜質不能排除,最後便影響酒的風味,成為酒的缺點、瑕疵。酒種也是生化的成品,這些產物,我說是博士後課程決不為過,又豈是老師傅的知識、技術可以掌握得了。中國酒種的落後更甚。酒種是直接將糖化液體變成酒,酒的質量的好壞和酒種有直接的關係。中國酒廠往往假外求,而釀酒師以目前的水準亦未能徹底掌控,這是中國酒對品質難以徹底掌控的主因。中國酒要提升品質,對酒母、酒種的研發是不能容忍再拖下去了。中國酒無法自我掌控,要想和洋酒爭一日長短,無疑是侈望,甚至幻想。

我已解釋過品種的泛稱,則釀製酒的各種材料,也可以稱各種材料的品種。五穀是我們目前主要品種,中國的農業產品的種類很多,我們的研發機構、人才那裏去了;機構是不是一些酒廠自設的小規模單位,作為聊備一格?中國酒必須有個統籌研發的機構,最好還由政府撥款建立。我在這裏特別指出,臺灣基本工業能長足進步,以致創出經濟奇跡;是和教育普及,培養大量基本科技人才,大大提升了生產力有關。其中設的「工研院」所領導工業科技研究,將研發的成果,以簽約方式交給廠商生產,廠商按合約付研究費,繳交「工研院」或國庫,這樣統籌的研發,針對工業界的請求或經自由市場調查而定的需要,由「工研院」統籌研究。新的品種就此源源出爐,又源源交付廠商生產,新成品又源源推入市場,市場又源源回收資金匯入,造就一個「錢淹腳目」的臺灣。

早幾年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林垂宙學兄(是否還在任﹖不詳),在我任立委時期,他就是「工研院」院長,當時加拿大剛發行一張新五十元面鈔,是用光學原理防偽,報紙用大篇幅報導,是賀方涓博士發明,我一看名字,便知是中國族裔,我輾轉在渥太華找到他,他很詫異我這麼熱心,剛可他也是「臺大」畢業的,我問他要不要返臺灣發展,他表示也有這個意願。我第一個為他找臺灣中央銀行總裁謝森中,他擔任過臺大農學院農經教授。那時,新臺幣一千元已經面世,因此,他說遲了一步。第二個我便找林垂宙,他一口答應,當時「工研院」還沒有「光學組」,適時有這個專才,林院長毫不考慮就答應,並要我轉告賀博士,「工研院」將大量撥下經費發展。就這樣一言為定,賀馬上辭了加拿大原職趕回臺就新職,一直到現在,已十三年了,臺灣的「光學」發展,應用到工業成品、電腦、資訊的領域,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以他的成就為傲;我離臺前,他特來話別致謝。也在同一時期,我把加拿大郵局分發信件的操作系統也介紹到臺灣,操作系統的主持人是華裔的桂正殊博士,經我的介紹就能和當時臺灣郵政總局局長夏荷生接洽,桂博士到臺灣多次,能否成功?我因調職到香港,就沒有過問。中國人才在海外,可真是藏龍臥虎,識才的慧眼和用才的氣魄就各憑本事。我在望七之年已無所求,但還是忍不住多說一句,中國酒業要發展,若向外求才,和我一同構思這本書的顧問江先生,就是很好的人選,他肯不肯又當別論。

研發人才的羅致,一定有獎勵辦法的配套。新品種研發成功,更必須獎勵,這樣才鼓舞士氣;專利也是一種辦法;酒是一種工藝價值品,既是工業產品,也是藝術產品;因此,對研發的新品種,交付工廠生產時,對研發者(或群體)應有版權費、金(Royalty)的付給,可參考臺灣「工研院」的辦法。

新品種如可做配料的農作物;也應有切實的保障。怎樣保護研發者的利益,關係以後對研發者信心和興趣,不能茍且,因對產業的盛衰有關鍵性的作用。

法國有個洋和尚,發明了香檳酒,交給法國酒廠生產,一炮打紅。全世界香檳酒都用這個名字;也流行起來;法國政府為保護法國酒的業者的利益,主動向國際法庭控訴仿冒,終於贏了。以後會禁止各國仿冒生產,當然起碼不準用「香檳」(Champagne)這個名字。總之對法國生產香檳酒廠是個大利多就是了。

對獲得盛名的農產品的生產地,地方政府常立法保護。例如法國干邑、加拿大聖嘉頓出產的葡萄都有法例規定:酒廠必須在生產葡萄酒時,按立法比例購買當地的葡萄,來確保酒(以地名為名)的品質不會下墮、地方風味和口感不變,這種保障,同樣對酒的生產者有利,達到酒原料生產的農民和大企業的酒廠,彼此能永續合作,榮辱與共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可知先進的政府,不但不防礙地方政府的立法權,地方政府又下放到農會,還主動的授權,讓農會可以立法保護地方的特有農產品。並由政府追認實施。基此,廣東九江米酒必須用九江米做原料,起碼也有一個高比例。同理,貴州茅臺、山西汾酒和其他以地方為名的酒,必須用當地主要原材料,否則假地方之名而享譽獲利而對該地的農民卻毫無好處,也沒有保障,是很不公平的﹔政府應該干涉;否則是政府默許酒廠以冒牌貨,間接摧毀地方特產的聲譽。在外國是不會允許的;長期來說,尤為不智。

中國酒要揚眉吐氣,研發新的品種是不能或缺的必要手段。保護具有地方風格的佳釀,尤為當務之急。

舉個例來說,我國的大麯酒,算是一個大類的品種。我們稍為調查一下,就有下列十多種大麯酒:米麯、洋河大麯(產地同為四川)。清香型大麯、白醪麯(同為山西)。福建紅麯、閩西丹麯(同為福建)。河東神麯(河南);麥夫麯(廣西);南麯(湖北);嘉興熟麥麯(嘉興);醬香型大麯(貴州);寧波白藥麯(寧波)。

製酒材料的產地不同,釀出來的風味就不同。不同的風味,正是吸引不同的嗜好者。任何獨特的風味,自有其嗜好者;一旦成了嗜好,就是長期的顧客,沒有這種風味,不以為歡,就彷然若失。生產者建立風味,就等於建立品牌。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如果貪一時小利,轉換其他產地材料,等於自己摧殘了建立品牌的名聲,決不是智者所為。由於以地方材料製造,又以地方為酒名做號召,則產地的名稱的被利用,對市場價值來說,產地的材料生產者豈無貢獻?因此,酒的生產者在道義與信用價值上言,應和當地材料生產者分佔。產酒之先進國如美、法、加等著名酒材料(葡提子)之產地,政府立法必須按比例向當地農民購買,既保障農民利益,亦保障酒產地的風味,間接保障了酒廠,這就是三贏;而且長期建立品牌的穩定性,中國酒就有希望了。

六、新的成品對酒市場的影響

這一節所指「新的成品酒」,是指酒的名稱有一個新的名字;和上節研發的「新品種」不同。新品種是用新的主要釀酒材料的研發應用;或是新的研發技術所釀出來的。是完全一種嶄新的品種,與其他舊品種有其清楚的區隔,符合了發明性的研發。

新的成品不是新的品種,它只是將現成的品種加以「勾兌」。「勾兌」是一個時下市場新的名詞。其實就是將兩種以上同一類型的酒加以調配,成為一種新口感、新味道的新成品,而另取一個新的名號而已。這不是用新的主要釀酒材料、或新的技術、或以上兩者兼備因研發而成的新品種。只是用某同類酒調配出新的口感和氣味。其實就是調配酒。這種調配未可厚非。洋酒也有調配酒,中國酒市場稱做「勾兌酒」。

根據中國內的酒市場估計,「勾兌酒」成為20世紀80年代主要產品(見賴高淮編著的「新型白酒」,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年重印第四頁)。這種新成品之多,真到了目不暇給的地步。讓好酒者多一些不同口感和氣味的選擇,當然不是壞事。但以目前國內因應市場的需要,許多單純的品種,尚且無法保證其產品的品質劃一性的穩定,每因市場的需要,儲藏的年份不能劃一,以致醇度不同;又因監管未嚴,材料因時有別,也影響品質的高規格的要求。總之,時下的品質常有參差,影響消費者的信心。單一品種的酒類尚且如此,用兩種以上的同類勾調,其品質的保證又何能穩定?品質的穩定性,每是產品在市場的主要要求;何況在國際酒市場爭一日長短。因此,「勾兌酒」既不是新品種,我們雖不反對,但不應鼓勵。這畢竟是一種因利乘便的謀利手段,對中國酒的提升並無實質的創新作用。

目前國內也興起「調配酒」,這種調配,不是「勾兌酒」將同一類型酒以兩種以上而調配出,還可以用不同型的酒進行調配,並且在必要時添加非發酵物質。也就是說,可以添加所需要的香和味。試想想:酒原是非釀不可,也就是原材料經發酵而成的香與味,才算是酒。酒添加非發酵性的材料,不算釀酒。世界任何酒的品種,都拒絕添加劑,一經發現,便拒入原釀酒之林,更不必說好酒了。因此,這種「調配酒」,必成世界酒市場的詬病。它既無法為中國酒爭取國際市場,且成中國酒予國際人士、尤其是國際同業貽笑的壞的示範。我們切不可短視眼前利益而輕視它深遠的災害。到這種「調配酒」進入國際酒市場之日,中國酒便成國際同業貽笑之時,極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中國食品近來監管出現了問題,造成了許多不名譽的打擊。在我們提倡美飲文化的時會,中國酒有和洋酒爭一日長短之際,我們萬不能再蹈覆轍,使中國美飲文化蒙羞,必須禁止添加劑的「調配酒」外銷;添加劑會衍生許多問題,為著確保人民的健康,我們也希望在國內市場禁售。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