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第二回:多城設站容路客 首箇華埠過東牆

 

話說早期到北美的華僑,都是應招募而來的淘金客;淘金時代過去了,賺不到錢的,連船費也不夠,隔著這個大洋,怎能回去呢?即使籌到船費,混了十年、二十年,還是阮囊羞澀,除了船費,所剩無幾,又無以見江東,人老,也只可硬著頭皮留下來。當時僑鄉又飽經戰亂,還有當地人和後來移入的客家人械鬥,叫做「主客相殺」。列強入侵叫「走紅毛」;太平天國之亂叫做「走長毛」。總之僑鄉的亂,也教華僑有些想回的,亦有行不得也之嘆。

北美向來是先進國家,而華僑東來者,大多是僑鄉的莊稼漢,知識水準低;不要說洋話,頭大的漢字也認識不到一籮筐,只因為在僑鄉生計無著,才不計冒險渡洋而來,求個溫飽之餘,只想接濟一下在鄉家人,這種卑微的願望已較可憐了,何況還不如願。淘金時代過後,只可做築鐵路的工人,開山鑿石,做著最艱險的工作,許多墮崖死了,冰雪一蓋,到第二年才由難友收拾骸骨,草草就地掩葬算了。過去火車經過險要的山拗處,必撒冥紙錢,就是聽從華僑的勸告,希望華工的冤魂平息,不要為難乘客。

華工隨鐵路的興建,自西而東,在飄泊中找個落腳處,能生活下來,便就地定居;反正打著光棍,沒有家室跟隨,在那裡過生活還不是一樣!

看官,我在這裡還要為多倫多補上一筆,為甚麼多倫多成為無可取代的城市?加拿大要建設一條鐵路,從溫哥華橫貫全國,穿過多倫多,一直到最東的魁北克省的滿地可。原來工業革命是由蒸氣機的發明,應用到火車與鐵路的結合;縮短了城鄉的距離,調動了勞動力。人口與資源結合的結果,成本大大的降低,產品就能佔領外銷市場,國力的發展便一日千里。因而船堅砲利又助長了打開外國市場,市場的佔領又助長了國力。這種循環不息的連環扣,終於造就一個雄霸世界的大英帝國;一個典型的帝國主義的國家。到處掠奪他人的資源和土地,就地建立殖民地政府統治。各地的殖民地政府,就像八爪魚的吸盤一樣,把吸得的資源供養本國,那管殖民地枯槁、憔悴!

加拿大興建鐵路的年代,美國早已獨立了,由於美國東部迅速的發展,紐約的人口大增,加拿大草原三省的小麥找到最大的市場,鐵路也自然從卑詩穿過三省而達安大略的多倫多,直延伸到東部的滿地可,再運到紐約去了。這條鐵路建在多倫多的南面,到北面的四零一公路完成,多倫多已經是無可取代的大都市了。

華人跟著築路的工作而東遷,像個路客;這是甚麼年代?大概是踏入十九世紀的中葉之後吧!這裡可以概括性向看官作一個備忘。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太平天國敗亡。由於僑鄉在廣東,正是洪秀全的故鄉,怕被滿清的株連,廣東人大量出洋避禍。翌年(一八六五年),美加交界的柯華利堡(Fort Colville)發現金礦,很多華人聞風而至,可惜礦源不多,剛建立的唐人街也就跟著人潮他去而散了。一八六六年孫中山誕生了,也就是太平天國敗亡後的第二年。所以,他說在童年聽到洪秀全的故事,不禁心焉嚮往,對他的影響很大;這些話是可信的。一八七一年,卑詩省加入了加拿大聯邦,成為聯邦一員;一八八六年,溫哥華正式立埠,比多倫多已經遲了約五十年了。

華人在多倫多教堂街和皇后街落腳之後,那一段日子,多倫多的市況並不昌盛,而「四三苛例」已頒發了。所謂苛例,是華人因「女傭案」事件,被種族歧視的議員,在議會通過立法,禁止中國婦女進入加拿大,這個不人道的法案(一九二三年實行),直到一九四七年才解禁,此是後話了。

多倫多的唐人街在教堂街一帶,一蹲就蹲了將近半個世紀,真像一潭死水。英國浪漫大詩人羅拔‧卜克(Rupert Brooke)在一九一三年這樣寫多倫多:

她不像殘破的伯明漢,她不像蒙羞的柏林,或地獄般的紐約;她是無告而長期依舊──大而無當。詩人對多倫多的觀察入微,真令人敬佩。多倫多在「長期依舊」的「大而無當」的「無告」時刻;而中國人又有「苛例」的立法,人頭稅提高了,婦女又禁止入口,新的移民就不多了。教堂街的唐人街就像一潭死水。而教堂街和皇后街交叉附近的一帶,並不是個好地段。

北美洲的唐人街,發源都在當地的市中心附近。她有兩重意義:一、唐人街很早建立,幾乎與立市同步;二、華人是安土重遷的,非不得已不他遷。

教堂街以東的一帶,叫做Cabbage Town,過去是種椰菜的地帶,可想見並不旺盛,向西遇到央街;這是一條黃金地帶,當時的華人沒有租的本錢,更談不上買。庇街(Bay St.)和皇后西街是當時市府所在地。所以華埠要遷出教堂街,就得沿著皇后西街,跳開央街和庇街這個地段,在庇街以西發展。經歷五十年的煎熬,華人終於捨棄原來的唐人街,突破東牆的央街,沿皇后西街向庇街以西而來。這正是:立法禁制華人,跳過一潭死水。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