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第三十回:黃帝孔孟山東出 戰將學人同鄉有

 

話說唐人街的內涵,不唯地緣的演變;更重要的,是唐人街的人與事、倫常、藝文的傳承,新舊思維的演變;像一個活生生的、血脈貫連的有機體,有她成長的過程,才構成有血有肉、有精神面貌的、在海外發展的、有一切中國人基因的族群,與時俱進的地球村成員,也有中國文化傳承而寄生在海外的華人社會。就因為她能適應複雜的演變,成為大同世界的實驗者、開拓者。

為了遵重歷史的發展過程,「正傳」也循序漸進,從傳統僑民、僑社說起;因此說過僑鄉和粵籍同鄉會的人與事以後,其他祖籍的,也就順次開講了,有勞看官久候,在此謝過。看官,中國人以軒轅黃帝為始祖,黃帝墓在陝西,而中國文化的發展源頭也在黃河河套一帶;甲骨文發掘自殷墟。因此,黃帝的祖籍,很多人未經考據,亦猜在黃河流域的中原一帶。其實,黃帝的出生地在山東省,姓公孫,是「有熊氏」一族。強大以後向西發展。當時蚩尤暴虐天下,兼併諸侯,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擒誅而被諸侯尊為天子,「代神農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見《辭源》條註)黃帝命倉頡造字,中國信史便從他開始,在位百年,成為中國人的始祖。

中國沿海,北有山東,南有廣東。兩東以臨海濱,均為富庶的省份。好事者把這兩個省份的關係連結起來:山東人怕狗,狗怕廣東人,廣東人怕饅頭,饅頭怕山東人。當然這個已是過時的笑謔了。山東人到了香港,也漸漸吃起狗肉來;廣東人過去的確怕饅頭,只吃叉燒包,我就是其中一個。但近十年來,饅頭的花樣多,我亦漸能接受,但嗜狗肉如故。近年又有一謔:鄧小平懲罰越南,曾遣接近越南的兩廣部隊出征,帶了許多軍犬,民眾以為配備精良,打完越戰回來,軍犬不見了,問於征人,答曰:狗肉燥補,吃了才打勝仗,剛可吃完,就班師回朝了!

未經正式調查,但據「安省山東同鄉會簡介」的開場白就說:「旅居加拿大之中國人按省籍分,除廣東人之外,應屬山東人為最多了。其確實人數雖無法統計,但知主要來自臺灣、香港、大陸和韓國四大地區。來自臺灣者,多為一九四九年過去之學生和軍人以及其子女,全省各縣市都有;來自香港者,多為膠東一帶過去之富商;來自大陸者多為近期之留學生和新移民;來自韓國者多為早期之華僑,其祖籍多為膠東沿海一帶。」山東為中華文化發源重鎮,儒家始祖孔夫子乃山東曲阜人。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創系之一史景成教授亦山東人;《世界日報》現任社長丁侃先生亦山東祖籍。

「山東同鄉會」籌備會成立於1988年九月,以至聖亞聖為榮,故對外稱「孔孟學會」,除團結鄉親外,以發揚孔孟學說為要旨。籌備成員七人:法玉榛、禚恩秦、張行新、趙元詠、常永棻、李緒榮、耿慶武。人物乃僑社一時之選,有聲於時。

「山東同鄉會」現有會員已逾三百戶。自成立以來,舉辦過加拿大第一次「祭孔大典」,是中華文化傳薪海外的盛事,亦惟「山東同鄉會」主辦才可謂適人適所。「祭孔大典」過去在臺灣每年舉行,然時移勢易,臺灣近年以去中國化為要務,早已中止了。過去臺灣尚有奉祀官之設,孔德成司其位亦司其職:孔逝世後,奉祀官尚存否?縱有其位,亦無所祀矣!悲夫!禮失而求諸野,山東籍諸君子其繼亡續絕乎?1998年,該會開始出版定期刊物《齊魯鄉訊》。曲阜遺風,煙臺海景;人物山川,毓秀鍾靈,故非他邦可及,登泰山而小天下,秦皇漢武封禪於此。其為五嶽之長,豈浪得虛名。予讀史知山東人物之盛,代有才人,地靈出人傑也。

創會之一法玉榛,以「七七事變」全面抗戰,棄學從軍,入黃埔軍校,十五期步兵科畢業。會湖北宜昌戰役(1940),指揮俄援之平射炮,擊毀日敵戰車六輛。翌年,法玉榛奉命參加長沙第二次會戰,率敢死隊突擊金井日軍,擊斃日軍指揮官,將其三星戰刀獻禮於上。同地第三次會戰,法玉榛率所部直攻敵師團部,敵不支潰退。此兩次大會戰,法均負傷;其英勇不顧自身安危有如此者。1943年法玉榛奉命增援上饒,孤軍深入擊潰駐敵,佔領上饒而能固守,使第三戰區轉危為安。1944年,法率部阻日軍於湖南耒陽,使敵軍不能打通粵漢鐵路,法亦負傷。翌年,國軍反攻桂林,法玉榛率所部為前鋒,切斷湘桂各要路日軍補給,奠定反攻桂林戰略的勝基。法玉榛驍勇善戰,身上傷痕纍纍,豈是夸夸其紙上談兵的將軍可比。法公退役來加,雖在高齡,但敢言、豪邁正直不減當年。又以其身歷,對國家民族的存亡絕續,其操慮之深,亦恐非一般人可及,故其感應也特別敏銳。近日僑界有「聲討」李登輝的集會,見仁見智,於此不必評論;然在僑社發生了,今日之事,亦屬明日的歷史。法公之言,不必視為金科玉律,但他有所本;又非第三者可以一概否認;誰是「一言九鼎」?誰是別具用心?揆諸常情,法公豈是無的放矢之徒。軍人重倫理;法公當然不能代表一會之言,又豈不能代表自己!誰又有權不准法公代表自己發言?即使說法公之言,乃個人意見,已間接指為謊言,況逾份指責!

再說山東同鄉會另一發起人常永棻;常先生山東牟平縣人,臺大機械系畢業,1965年在加沙省大學獲碩士、1968年得博士學位,其對核電熱流系統有重大發明;是蜚聲國際的專家,獲加拿大核能學會頒予成就榮譽獎。1993年退休後,仍時應各國核能工程師之請作專題演講;曾擔任「山東同鄉會」首、二、三屆會長。

另一發起人為耿慶武,耿博士曾任多大經濟教授,並曾擔任「中華總會館」主席兩屆,由學人而擔任僑社領導人,對提升僑社形象,耿先生當有其貢獻。

還有一位發起人李緒榮女士,亦是僑界菁英,她在更早(1985)便創立了「融融社」,應是講國語人士第一個華人婦女社團,李緒榮可謂開風氣之先。僑社有暴戾的陽剛之氣,來一個和睦、其樂融融的社團,居間和緩一下,未嘗不是好事,且有其必要。除一般社團的宗旨外,尚有推行慈善事功和提升華人婦女地位為要旨;如主辦婦女節、母親節、和中國人傳統節日的活動,對文化傳承和教忠教孝的倫理,「融融社」起了一定的作用。該社主辦過許多大型活動包括「亞太文化節」,獲得加政府贊助,有七個國家婦女參與盛會;又與「國泰獅子會」合辦「中國之夜」,宣揚中國文化。與「山東同鄉會」合辦「祭孔大典」、為「孟嘗安老院」籌款、「賑災、濟貧」籌款、「模範母親選舉」、「國際婦女節活動」、「服裝秀」等,都是別開生面的活動,對中國人的和鄰睦里,化戾氣為和祥,做了潛移默化的工作。

李緒榮有齊魯男兒的豪邁,是能堅毅圖成;又能縝密精明,故能領導閨秀。李女士夫婿范紀武,廣東大埔祖籍,臺大機械系畢業(1966)。中國海濱南北兩東締婚,一個餃子饅頭泡菜,一個無角羊(印尼稱狗肉為無角羊),且大埔為廣東吃狗肉勝地。「南北和」生了三個好男兒:長子為精算專業師;次男已是第三年住院醫生;三男今年亦將畢業,將是個電腦工程師。李緒榮應本融融精神,如再補個嬌滴滴千金,那就妙不可言。我與范兄二十年交情,倒不是笑話一則,有厚望焉。這正是:融融化戾氣,嬌嬌減陽剛。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