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第三十五回:乘桴浮海說華僑 去國南航話福建

 

話說中國人講「華僑」,最早是山東人,其次是福建,最後才輪到廣東。

早在春秋時代,山東人渡海到朝鮮半島找個安身立命之所,就因為避兵燹災禍;出了國門,圖個安全保命之處,華夏子孫卑微的願望,托庇異國,所以近世史者稱之為華僑。可知自古以來,「華僑」兩字,原就是卑微得很,看來是個宿命的名號。春秋時代,還沒有華僑這個托庇異國的名號。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語譯是:在這裡無法發展,就乘桴渡海吧!桴是浮海的工具,當然就是桴筏舟楫之類,海不但指海上,也指海外。春秋時代戰亂已見,山東為齊魯之地,算是魚鹽的富庶的封國,還是戰伐不斷。山東人出海到朝鮮,當然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孔子有這個準備,當然已有同鄉出海去了才說。山東毗鄰朝鮮,有個箕子墓。箕子是殷的太師,因忠諫紂王被囚,佯狂成為奴隸,到了武王滅紂,箕子帶了五千人到朝鮮(當時稱高麗),死後葬於平壤,高麗肅宗時代,命人搜尋,修建為「箕子陵」。箕子帶的五千人,是朝鮮漢化的播種隊伍。看官,近五十年來,我讀到中、日、韓三國的法書;一般來說,最能用中國書道的法書,以韓國書法家為最普遍;中國人寫漢字,好的已不多見(以比例言);日本因民族自大狂,早已離經叛道,古怪荒誕而稱法書,真是不堪入目。

福建在臺灣對面,南下便是南洋諸國。南宋亡,福建人避元南下,到了南洋一帶。清統一大陸,福建人鄭成功佔據金門、廈門抗清,還一度北伐收復南京。失敗後又驅荷人出臺灣,以臺灣反抗清朝歷二十二年之久。臺灣人講閩南話佔了八成,到1949年大陸建政,渡海來臺的外省軍民甚眾,人口的比例才稍改觀。

福建人很講民族氣節,中國歷史上名臣義士很多。由於位在東南沿海,海上貿易最早;元朝統一中國以後;根據元史的記載:「至元十四年,立市帕司於泉州,令忙古得(角旁)(元將名)領之……令福建安撫使楊發督之。」「市帕司凡七所,獨泉州於抽分之外,又取三十分之一以為稅,自今諸處悉依泉州例取之。」可知中國海關抽稅,以福建泉州開始。福建泉州人對海關稅務熟悉,是有歷史淵源。中國的海關稅務人員,至今仍以福建人最多。又以李鴻章的北洋艦隊,經「甲午戰爭」全軍覆沒,南洋海軍以福建人為主,故福建海軍人才亦最多。由於福建海事最繁多,元朝對福建人民信奉天后、天妃保祐海上交通,多次由朝廷封典。故至今福建對天后、媽祖的海上神靈信仰不移。元世祖至元間,已命楊庭璧出使南洋宣慰;明成祖有鄭和下西洋;不但使南洋諸國來朝,亦有宣慰當地僑胞的意義。

南洋民智當時未開,華僑成富商者至多。清末積弱,南洋諸國已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煽動土著仇視華人;第二次大戰以後,民族主義抬頭,華僑又成排斥對象;境況苦不堪言。廣東人到北美淘金築路,所受歧視自不待言,但集體仇視焚殺,尚未發生。南下與北渡都是「賣豬仔」;但南洋的「豬仔」更淒慘。

中國有句古訓:「戲山莫戲水」。沿海東南的福建、廣東,其祖先每多中原義士之後,以不甘異族統治,南來開發;自始就有開拓者的精神。面對海洋,胸襟亦較浩渺廣闊;展現四海為家,「戲水」外海,創造中國的海洋文化。因此,中華大地,不只錦繡的大陸文化的搖籃,還兼海洋磅薄的氣概。「兩美俱」者,唯中國不偏廢,遂成泱泱大國,山川河海之美,世界無出其右。

福建人具創造性的刻苦耐勞,南洋諸邦的發展,華僑的貢獻不可謂不大。南越失國,投奔怒海的華僑,九死一生歷盡劫波,其初,加拿大收容五萬個家庭。由於滿地可講法語,與本市前來定居者,大概各佔一半!第一批到多倫多來的,政府安排住在一個小公寓(近Charlies St. at Jarvis St.);本市當時的「文復會」,人事與今完全不同,還做著許多公益的社會服務。由當時該社發起向僑社募捐用過的家庭用具、衣物,得到僑社的響應,堆在會址(在目前Spadina Ave.的酒舖L.C.B.O.)像個小丘。1979的聖誕之夜,安排這些第一批難民到會吃自助餐,然後各取所需,盡歡而散。從此,我結交了許多越南難民,成了以後深交的朋友。有一段時期,中區唐人街發生幾起槍擊案,要角有的是越裔青年,僑社一時頗有微詞,這是值得矜憐的事;因為他們當時有許多青年,是離開父母,單身逃命而來的,沒有家庭的管教,沒有人間的溫暖,在校追不上功課,以致結黨遊蕩,才誤入歧途的。試問近年,那裡還有這些事情發生?大多數越裔或華裔加人,還是努力開創自己的事業的。「十年有成」,到了九十年代,中區唐人街,已成越南華僑的市集。又十年,大陸移民日多,又出了許多福建來的移民建立的商戶;這個趨勢,正在方興未艾的發展上頭。

越南華僑的祖籍,許多是福建的,只因他們會講廣東話,許多人誤會是廣東人而已。例如「福建同鄉會」的創會理事長林仲春;第二任吳清輝;現任元老許文豪,都會說廣東話,他們不只是「福建同鄉會」的主柱,還是唐人街大商號的殷實大戶。

1984年五月,唐人街殷商林仲春發起成立了「福建同鄉會」,以聯繫同鄉同僑,發揮互助精神,共謀僑社福祉為宗旨,註冊為不牟利法人團體;年費二十元,繳交二百元者可為永久會員。理、監事兩年一任,連選得連任一次。由於自始廣徵人才,該會發展至15年,至王金寶理事長任內,由其獨捐肆萬元為倡導,籌建會址;得賴秉昌、李朝旺、許文豪響應,每捐一萬;獲同鄉紛紛解囊。購買了獨門獨戶的一座落Augusta Ave.的大廈;又由許文豪報效裝修會所面門的全部工程;黃氏昆仲(印萬兄弟)報效後座裝修費用。1999年,一座罕見裝璜的會所乃底於成。會所紅牆綠瓦,紅柱分立兩旁,又有門前石獅子兩座,涉階而上,頗見莊嚴氣勢,是本市會所最講氣象的一座。

本市福建同鄉會在北美同鄉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時,響應南加州同鄉會的提議:組織了「松鶴相濟總會」,專為長者身後服務,成為加東分會。會員每月另繳美金二元,一旦身故,除會員各捐十元賻金,湊足美金一萬元,不敷之數,由總會補足,使年高長者不憂身後殯葬支出,全由後代負擔之苦。除此之外,本市福建同鄉會尚在會所內另設佛堂,供奉觀音、地藏王等菩薩,供各界拜祭。這是同鄉會少有兼顧的事。更值得一提的,該會復設「懷恩堂」,接受會員寄放已故長輩神位,由會專人每日點燈誦經。這種慎終追遠,提倡孝思,是值得我們稱頌的事。

目前參加該會成為會員者,尚大多來自港、臺、越南華僑;少有近年來自大陸福建僑鄉者。唐人街有許多商戶,由福州人士經營,而福建同鄉會就在附近,桑梓之情,未必沒有,只是未及知者,書此或有一助。這正是:松柏相濟共枯榮,慎終追遠歸厚德。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