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第三十六回:民族英雄林則徐 國家北患俄羅斯

 

話說中國近二百年來,對中華民族有著偉大貢獻而沒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以個人治史經驗的管見,只有兩位:先一位是林則徐;後一位是孫中山。後者的孫中山,我們都知道他是推翻專制皇朝;為中國也為亞洲創建共和政體;為中國提出主權在民的民主政治。他的政治理想,也許未能一蹴而就,但已深入民心,總有一天,他的政治理想必然實現,將是無可疑義,也無法阻擋的;他是站在帶領潮流的先知先覺巨人。這二百年是無可取代的。前者以逝世過久,年青一代的中國人,對他有點陌生,不完全了解他對我民族的重要,在此補上一筆;更具意義的,用來勉勵福州人;福州曾出過這一位對民族如此重大貢獻的人物;他就是林則徐。

林則徐生於乾隆五十年(1785),卒於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十九日,得年六十六歲。他從三十二歲為官,從江西鄉試副考官做起,一直到五十四歲任湖廣總督。在二十二年中,所至有聲,清廉自守,建樹很多,非在短文可述。當他五十四歲時,中國人以鴉片煙毒荼毒已烈,林則徐在湖廣總督任內,在其轄境禁煙,雷厲風行,是全國禁煙最有成效之省。翌年,奉調為兩廣總督,且任欽差大臣,負責徹查煙土入口,強英煙商將儲存鴉片千箱交出;並包圍洋館,迫英領事義律交出煙土二萬二百箱,共重達2,376,254公斤,林在廣東虎門海灘掘兩池,將煙土投入,撒鹽和石灰焚燒,從四月二十二起燒至五月十五日,不留涓滴。我國紀念他焚煙之日,定陽曆六月三日為禁煙節。

英決定對中國動武,林則徐早已發動民眾,組織船蛋戶,禁陣以待,多次擊敗英艦;英軍攻廈門,亦為鄧廷楨擊敗。後英向北攻,定海陷,進迫南京,清廷遂屈服。假使清廷上下像林則徐,英軍何能得逞?清廷求和,將林革職戍調伊犁,三年中完成該地各路屯田三萬七千餘頃,是中國開發大西北最偉大的工程。又以此積功調回任雲貴總督。至道光三十年以病告歸,回鄉福州,同年逝世。他的一生,以左宗棠的目無餘子,對他則推崇備至,輓他的聯:「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遺直在;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頹。」

林則徐禁煙,許多人以為啟「鴉片戰爭」之禍,以致清廷這頭「紙老虎」,從此被戮穿,才啟列強瓜分中國之禍。乃未知己知彼,怎麼沒有可議?這種想法,乃讀史未通之錯,對林則徐是不公平的。原來則徐並未對英之商船,作毫無通融一律拒絕入口,只要進口各船,出具「永不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如果英商船同意出具結書,便可入口,可知林不是輕啟戰端之人。看官,以上這個公告,即使今天站在人道立場,還是合理的。鴉片這種毒品,夾帶(走私)大量而來,難道不沒收?毒梟難道不依法而正法?林公告後,就有兩艘英商船便甘願來具結,但被英領事義律知道,派兵船阻其進口;林則徐聞訊,亦派水師來保護具結的英船,一艘得以開入;一艘逃去。英兵船開砲來攻,水師提督關天培率兵回擊,英兵船敗走。以後接戰七次,則徐的兵船都將英兵擊潰。這些消息,竟引起道光皇帝的驕氣,下諭「即將英吉利國貿易停止,所有該國船隻,盡行驅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結。」這個全無通融、一律不分皂白的處置,才是引起英國必戰的決心。這個頒諭,林則徐能不執行嗎?但他知道不妥,寫了一封信給夫人:「外間悠悠之口,都謂我激啟夷釁,殊不知實出聖躬獨斷。屢頒嚴旨,謂不慮諸臣操之過切,只愁諸臣畏之過甚耳。……而毅然決然不敢稍存畏葸之心者,蓋以身許國,但求福國利民,與民除害,自身生死且尚付諸度外,毀譽更不計及也。」則徐尚洞燭先機說:「今英夷兵船來華,既不能在粵思逞,必然改竄他省;他省海口皆無設備,茍有疏失,則該督撫等必然請罪於余之輕啟夷釁焉。」以後英兵船陷定海,果然不出所料,一切罪過都上了林的帳。看官,林的偉大,乃將個人生死諸於度外。真是古大臣的風範。

林建設大西北有成,到病才准退休,又碰上洪秀全廣西起義,咸豐帝又命他去征剿,他在病中又上征途,到了潮州的普寧(在廣東省)便逝世。這是左宗棠輓聯中有「出師未捷」句的原因。林前在告病歸途中,胡林翼曾薦左宗棠給他,他和左相見,抱著病和左談個天亮。以林的經歷和愛才,如果不是逝世,太平天國不一定能崛起成患,以致兵連禍結歷十二年之久。因為當洪起義後,朝廷頒旨以林為欽差大臣勦辦,兩廣響應洪的土匪聞訊已自動解散。可惜林在途中即逝世;這是國家民族的氣運使然。但林這種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典範,真教我們景慕!清有中興大臣曾、左;兩人並不很協調,我想左宗棠對曾國藩時有微詞,其中一個原因,是左宗棠見過林則徐,對則徐的印象和景仰有關。後來左宗棠經營新疆,很可能受到林的影響。林曾說:「終為中國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這是何等迫切的告誡。因此左的經營西北,乃繼林的遺志;這種猜想並非虛構的。看官!俄羅斯發展成為蘇聯,這是後話。林逝世後,試觀俄史:與日本在我國境內開戰;強租我旅順、大連,戰後又掠奪我東北重工業設備;製造中國內戰;以後壓迫償還欠債,搶奪珍寶島等;不是為中國大患?

從唐人街扯到林則徐和鴉片戰爭,不是瞎扯?看官,我們這兩百年的民族史,是中國人血淚交併的紀錄,是怎麼樣走過來的?其中唐人街的來歷,還不是國困民窮,先僑才不得不遠托異國?又以弱國無外交,不得不在毫無憑藉之下,頂著歧視和種種不平等的法例下,守望相助連結成患難與共的唐人街?其中牽涉到兩個人,就是林則徐和孫中山。沒有林則徐,很多人以為鴉片戰爭不會發生;我在上文已述,這個責任不在則徐而在道光皇帝;是非常明顯的。更重要的,除非中國人甘心永遠是個「東亞病夫」,而且國家的收入,全部成為毒癮深重的國民吸毒之資;這個國家和民族必將從地球消滅。而又當處於帝國主義的巔峰勢力入侵之期,中國劫運或許遲幾年,但終不可免的。林則徐的出現,使中國提早覺醒而已。假使道光皇帝是個大有為之君,英國兵船東來,全權委諸林則徐節制全國兵馬,英國如何能攻陷定海而佔南京?在文恬武嬉之下,鴉片戰爭的失敗諉諸林的挑釁是毫無理由的。而且攻陷定海以後,林已撤職,以後的喪權辱國,就更與林無關。「鴉片戰爭」使中國更貧弱,以後兵連禍結,大量國人到異國求生存,是間接造成海外唐人街的建立。如果沒有唐人街,孫中山的十一次革命的經費怎樣籌措?革命的成功沒有華僑的支持,孫先生曾說是沒有成功的希望;因此稱:「華僑為革命之母。」講唐人街不講林、孫兩人,才是怪事。今天福建華僑佔重日多的時候,這一位民族英雄、福建先賢的講述,是有其必要的,當非瞎扯。唐人街作為民族發展的支脈,將僑鄉先賢之述,對華裔後人之認同,應是有裨益的。這正是:緬懷列祖列宗,必屬孝子賢孫。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