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第四十回:「中國人會」新功能 「普通話」調查有據

 

話說中國近百年的政治嬗變,不可謂不激烈。大陸由專制王朝而至共和民主(理想)制,未及實現而入共產制、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沒有一次不是驚天動地的。對岸也由日本殖民地統治、歸還民國的國民黨政府、「臺獨」理念的民進黨政府,也是「驚濤拍岸(兩岸)」。行政區域都有異動。中國政治的演變,往往延伸到僑社來,各有各的支持國體。國內政治演變越複雜,僑社也複雜;劇烈或和緩,僑社也邯鄲學步,節奏緩急相同,只是慢了一拍。

本市來自廣東、福建兩個大僑鄉的僑眾比例最多;山東、四川僑民也日多,都有同鄉會之設。唐人街亦出現過「蘇浙同鄉會」的招牌,也聽設「湖南同鄉會」和「北京同鄉會」都已先後成立了,從朋友中所得訊息,以成立未久,未見詳盡。這裡只有稍留個伏筆,有待未來的文字因緣了。看官,人不設身處地不知其難;就以我寫《唐人街正傳》,資料搜集不可謂不廣,取捨之間的謹慎,下筆遣詞還常瞻前顧後,其難度甚矣。如「臺灣同鄉會」早已成立,不能視而不見,她是存在的,也不能聽而不聞,許多活動,自動上報,徵集更易,但常有意識的活動內容,不必加工,稍引伸涉及,便有鼓吹臺獨之嫌;若有批評,又難免有統一之怨。我們托庇異國,已經是「昔人所悲」;想不到生存在21世紀,中國人(連這個認同也有部分人士不滿)或卑微說華人,還有這無謂的意識型態之爭,為什麼不寬容一下?讓時間化解、讓人民自由心證下又在歷史情結沉澱以後水到渠成呢?本市不但有「臺灣同鄉會」,還有「臺灣商會」,也只可有待文字因緣補遺了。至於以「臺灣人」為名稱的,已超出唐人街以中國人或華人的傳記。若以他族而論,尤恐隔靴搔癢,不如也等待明時再論。不過,我仍表達對臺灣人士中敬佩的人:一為黃子卿醫生;黃醫生溫文有禮,如果臺灣人士都像他這樣理性溫文,一定為僑社敬重。二是施明雄,他有理想、有原則,一如其令弟施明德先生,也許對國族前途的體認稍有不同,但對民主的嚮往並無二致。他的識見和襟抱,每讀其文,不勝敬佩!

前文已及,我見到的「加拿大中國人協會」,頗感訝異;「中國人」是中國民族族群的簡稱,那個主持人,不是民族的領袖嗎?其實深思下去,還是可以接受的。第一,這個會有一個範疇:加拿大。第二,中國憲法和中華民國憲法不同;屬地主義與血統主義不同。中國政府對已取得外國國籍者和仍持中國護照者的定位不同,尚持中國護照者稱中國僑民、華僑、中僑都可以;入了外籍的華裔稱華人。此中界限十分明顯。和中華民國一律稱華僑有別,中華民國的憲法以血緣為定,除非在外國的華僑,公告並去函內政部放棄國籍;否則,血緣的憲法精神還算是國民的。但憲法歸憲法,自民進黨執政以後,官員沒有一個敢清楚說我是中國人,婉轉的會說我是臺灣、也是中國人;多數會說臺灣人。只有伍世文說:我是中國人、也是廣東人;現在已經下臺了。可知「加拿大中國人協會」的範圍也沒有想像那麼大,更不是民族的領袖。她的認同還是有局限性、有特殊性,當然可以結合起來。其立會宗旨,還頗與一般社團不同,而功能亦不同。除了聯誼以外,歸結兩項功能:一是就業服務;二是創業服務。而兩者在資訊上適時提供會員;也爭取各方委託辦理招聘的業務。

「中國人協會」自創辦(2001年七月)以來,兩年之間,會員已逾一千二百人了。這個成績,和該會兩大服務主軸應有關係,也就是能吸引新移民參加為會員:如果不是就業服務,圖個立地生根;就是得到創業的資訊或服務。

首任會長姜明吾,是一個抱著熱誠、理想的青年;看他在兩年之間,能網羅許多學養均優的人才,在協會的結構下,專業分類的理事會如科學技術、生物工程、移民留學、電腦網路理事會等有十二個之多,每多為有博士學位或創業企業主來擔任理事長。姜明吾能請出他們來主持業務,其能力與胸襟就應該肯定。協會不但有陣容鼎盛的人才隊伍,而且在兩年內,做出許多其他僑團還沒有做過的事功;這就不是徒具形式的空架子了。根據資料的統計,該會舉辦過六十多次有關商機的研討會;二十次講座。促進兩國經貿、文化交流;接待過「中國電力代表團」、「上海房地產代表團」、安徽、河北教育代表團;還有其他各省市的企業、貿易代表團等。此外還與當地相關學術機構合作舉辦中國法官培訓班、檢察官培訓班等。中國目前對法、檢系統以至觀念的重建,是關係未來民主進程和民族前景的。該協會注意及此,堪稱僑社開風氣之先的創舉。又以去年(2002)為例,該會主辦過多倫多國際保健節、深圳政府招聘招商會、西藏圖片展覽會等大型活動,參加人次有十萬之眾。由於會務迅速的發展,創會時的會址已不敷應用,現已搬到士嘉堡華人活動多的地段,擁有5000多平方尺的辦公室和活動的空間,規模可以想見。

姜明吾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也能寫文章,且不固於己見,對別人的真知灼識,他會很快能理解而認同;既不隨風擺柳,也不剛愎自用。對人處事滿有分寸,年未不惑而予人有持重之感,這是他的成功處吧!該會顧問文武,是一位年青律師。過去大陸來過一位姓楊的律師,是當時「簡麥律師行」聘來的,後來也在「多大」進修,得了學位回到香港執業。除此之外,文律師應該是大陸留學生在本市執業早期少數者之一吧。聽說他要到臺灣建立事務所,臺灣確需要熟悉大陸法律的律師;像文律師兼具大陸、加國的背景和法律專業知識,正可一展長才。姜、文兩人的合作,處於大陸經濟發展的高峰時會,且在加入「世貿」(WTO)的初階,可謂商機處處;而成長率還在7%以上,協會允宜把握這百年一見的機運,共創璀燦的明天。

看官,加拿大社會多元化,華人社團的多元化也日漸明顯起來。以語言為取向的「加拿大普通話華人聯合會」立會成功,應該算一個突破。「普通話」是大陸人民最普及能講的言語,這個定義應不會錯。大陸最普及的「普通話」,臺灣過去稱做「國語」。國府遷臺曾實行「國語教育」,很有效績,打破族群的隔閡。可惜這幾年本來已統一的語言,現在卻倒過來強化臺語教育,是很明顯「退中國化」的政策產物,在此不贅。加拿大從四邑話到廣州話,從1950到廿世紀結束,還是最普及的。以後大陸地區人士日多,講國語(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立會聯誼,也是自然不過的事。

這幾年從大陸來加的留學生移民遞增,到處聽到國語交談。以語言取向的「加拿大普通話華人聯合會」在2001年九月九日應運而生;創會會長焦海濤。打出一個鮮明的立會形象:「講普通話,結一條心,同舟共濟,落地生根。」這個口號,和傳統老華僑的「落葉歸根,到老返唐山去也。」顯然南轅北轍。老的「落葉歸根」;新的「落地生根」。我們很難評斷誰對誰不對,因為時空轉換了;加拿大也脫胎換骨。過去的法律歧視華人;今天的憲法是保障人權、多元化。法律的位階低於憲法,一切歧視的法律都違反人權,也就是違憲,都是非法的、不容許的。因此該協會的立會口號是符合時代精神,這一點是不必置疑的。

大陸新移民和其他族裔的新移民,同樣有一個適應期。其講母語與英語不同者,還多一個語言的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的長短因年齡、工作、環境而異。高齡的而又少接近當地人的,有的到死還不適應。因此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人,其初來的隔閡必多。這個族群能有一個社團為他們服務,說是應運而生,是有其道理的,也是必要的。能見及此者,也是證明創辦者的思想敏銳和眼光獨到。該會要使政府了解這一個族群的問題,一定有一可根據的數據。華人社團已「百花齊放」,或者「良莠雜陳」,觀點與角度容有不同,但社團之多,多如「過江之鯽」,要從中突圍,得到當地的政府補助,必須有可信的理由和支持理由的數據。「普通話」的主持群說服政府有關人士,資助他們對華人族群社團全面調查,得到的結論,顯然對新的移民照顧不足。而又以網絡號召萬人簽名,呼籲政府增加對「普通話」族群的服務,還請三級民意代表發聲。這種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活動,一定可以得到應有的效果;也值得其他社團借鏡和學習。三級政府一向對唐人街只口惠而實不至的,政客只會利用;主要的原因,華人是一個弱勢的族群,沒有足夠的聲音在議會發言。因此,政客也只會在選舉時,做幾個關懷的動作或言詞便可以了。老實說,以華人人口在本市之多,社會福利對於華人社團的補助,與其他族裔比較,遠遠瞠乎其後。因此,「普通話」的主事者,可以搜集數據和其他族裔相比,必有更好的成績,切不可與華人其他社團比。「兄弟鬩牆,外禦其侮。」我們已在外侮了,千萬不可「鬩牆」。其實,已存在的華人社團,能得補助的,少之又少,微乎其微的。如果「普通話」人群做個示範,不只對己有益,對人無害,而且還贏得尊敬。愚者千慮之得:該會第二個調查,應指向華人人口與其他族群比例、得到政府補助的比例。這正是:調查族群有數據,千慮一得供參考。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