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第五十一回:「唐人」不只漢民族 傳統社團貢獻多

 

話說唐人街是中國人寄生在中國以外的社會;因此,這個概括性的名詞,華人商業活動的華埠,只是其中部分內涵。任何一個社會,最重要還是她的成員,因此,人的重要遠比他生活的地區大得多;人的活動,不唯追求物質為目的,還追求精神的寄托與慰藉,大我生命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這些,在支持起碼的生活以外,更具人的意義與尊嚴;亦因此,我寫唐人街正朝這個方面陳述而下筆的。

說到多倫多唐人街文化的傳承,華人所投入的心力也特別多,如果不是這樣,唐人街必會日漸褪色。唐人街所以中國,主要是沒有去中國化,使這一個寄生在中國以外的華人社會,她比中國還中國;正因為這樣,當中國被異化的年代裡,我們可以在「禮失而求諸野」時,發揮了唐人街的作用;做著民族文化的傳承責任。「唐人」兩字,比「漢人」更具意義。本來「漢唐盛世」,乃指中華民族歷史兩個全盛時期而言,為什麼老華僑習稱唐人街而不叫漢人街?漢畢竟有一個漢民族的存在,會引起不必要的狹義的漢民族的誤會,沒有擴大到一個泱泱的大中華民族。用另一個盛世的朝代做表記,避免了以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攻訐口舌。唐朝的王室,原就有鮮卑的血統成份,還有許多有功於國的外族將領,賜帝家的李姓。因此,「唐人」正是大中華民族的表徵;老華僑傳統習稱「唐人街」;也正是他們的高智慧的結晶。我這一段話應發前人所未發;也是我孜孜矻矻提倡「唐人街」文學重要的依據。

這段不是閒話的閒話說過後;再說唐人街文化的傳承;當然還以負責傳播、傳承中國語言、文化為主的中文學校為主要基地(前文已述的中文學校不再贅)。如果不把一些華人教會內設的中文班也算進,正式以學校名稱、體制、課程而言;當以設在庇華利街(Beverley St.)的「華僑公立學校」為最早。該校為當時合長老會、青年會所建,建築物各有經管的範圍。大概五十年代間聘請麥造周先生從國內前來主持校務;麥以後為黃秉勛、黃建人以至李達人,先後出任校長。後以產權事,該校失去原址。原校長、教職員另覓址續辦,稱為「多倫多中華學校」;搬至Simpson St. & Howland Rd.的教堂;幾經播遷至現址Jones & Gerrard St.的Riverdale School,學生已擴至千人間,李達人校長退休後有黃小碧、霍碧虹為繼;校監先後為鄭偉志、劉秉純(現任)。僑民興學的尚有「愛正中文學校」,1972由趙瑜創辦,應算是第一所用國語授課的中文學校;開始時只有數十人。後經陳鍾麗兒校長的努力,從1974起,在她民族意識、民族文化使命的教育下,很得家長的認同。1992年,陳校長獲頒「加拿大125週年建國勳章」。陳校長已從「愛正」退休下來,但已為「愛正」奠下良好的基礎,學生約近800人。此外,多倫多教育局資助的「維德中文學校」;成立約於1980年間,由張菡青、蕭美珠等主持;學生亦逾千。

天主教學校,以歷史淵源,在加拿大是自成體系的。多倫多的天主教育局,其轄下的天主教學校,若以華裔學生多,或應家長的請求,每在週末開辦中文班;如遇人數過多,便分上下午班。約克郡的天主教育局的情形大致一樣。天主教學校的中文班很多,對推行中文教育,成績可觀。屬安省約克教育局的「銘華中文學校」,1992年由趙美然校長創辦,亦成績斐然。近月來,由王筱蕙醫生籌備的中文學校,其構思周延,應有突破性的建制,我們拭目以待好了。

對一切中國文化的傳薪者,都值得向他們致敬。五十年來,本市出現許多書畫家、詩人、演唱家、曲藝教師和音樂師傅;其個別的成就或設館招生授徒,都使多倫多成為文化城,得以更充實和光彩。這些史實和資料,都經搜集在整理中。

唐人街對中華民族歷史與尊嚴的維護,也有一個名叫「加拿大安大略抗日史實維護聯合會」(簡稱「安省史維會」),成立在1998年。其發韌於1996年的第三次世界「保釣」運動。成立以後,聯合亞洲一切曾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在加移民,以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和維護日本侵略期間一切暴力史實。每年均舉行一至二次大型活動:如「九一八紀念演唱大會」(1996)、「南京大屠殺六十週年追思會」(1997)、「抗日和兩岸座談會」、「二戰日軍暴行研討會」(1998)、「抗議日本竄改歷史教科書」、「九一八 七十週年紀念活動」(2001)、「九一八的龍之戀」(2002)等;該會仍由錢大偉先生主持,成員來自兩岸三地者多,很多有舞臺、電視、歌唱、音樂、朗誦各方面的才藝,允為菁英萃薈、別開生面的功能社團。

傳統社團,當以地域的同鄉為結合之始;以後又以同姓或特別的歷史淵源而結合多姓的宗親會、公所為次;才到因應時局、環境而結合的功能團體為最後。以唐人街為早期來自僑鄉的先僑所奠基和建立,因此本傳開始,亦以同鄉會的陳述發引,乃尊重歷史。宗親會、公所乃倫常,姓氏來源為主,當然也是唐人街構成的一部分,但其內涵應在中國民族史更恰當,因此從略了。若以功能團體論!在每一個進步的社會必然存在,而且社會越進步,分工必然更精細,功能團體也就越來越多,還包括部分由專業人士組織的功能社團。唐人街傳統的功能團體,當以「安省中華總會館」最早,其前身乃因應日本侵華,多倫多僑民組成「抗日救國會」,發揮當時無可取代的領導地位。抗日勝利,完成歷史任務,名稱因此改變,以維護僑民權益,並在僑社起了排難解紛的功能。過去仍以粵僑為主,爭取公民權益,反對種族歧視,發揮了應有的功能。隨著僑民日眾,省籍日增;在九十年代開始,中華會館亦早已兼容並蓄,打破省籍的藩籬,原是勢所必至的現象。廣東人四海為家,足跡遍世界,狹隘的省籍情結最薄弱;可惜其語系保持「中州」最力,頗與普通話有差落,學習上較難,亦帶有廣東腔,以致招致誤解為保守的鄉土主義維護者,實屬天大的冤枉。「中華會館」以傳統最早的功能團體,能容納這麼多的廣東人以外的各省菁英;同樣的,我們也希望這個過去以粵籍人士為主的社團,不可割斷歷史淵源,共存共榮,揖讓而升,適時而退,才能日新月盛的相傳下去。過去粵人主持會館的時代,邀請其省籍人士參加,唯恐有未周。今日會館粵籍人士越來越少,是主持者禮有未周?抑或粵籍人士自我疏離?其間總有個原因吧!與中華會館性質大致相同,亦以團體為主要代表成員的「大多市華人團體聯合總會」(簡稱「華聯總會」)。若論主要不同點,不在事功而在立場意識。若能異中求同,有關唐人街各種事項和發展,都能推誠共同參與,匯成一股大民意,此華裔族群之眾,真有莫之能禦的力量。

至於其他專業功能社團,如「華商會」、「餐館會」和各種專業華裔人士組織的「醫生會」、「中醫」、「針灸」、「中藥」、「成藥」等社團。對唐人街的繁榮與發展,都有一定的貢獻,就不一一細表了。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