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十四》負笈臺灣

 

經濟發展中的隱憂

一個經濟發展的國度,通貨漸漸的膨脹,原是正常的現象,只要不是惡性的,有時還有它的必要性,藉以刺激利潤的擴大,增加資本的累積,容易結集,成為再投資的本錢,促成經濟進一步的成長發展。美國在三十年代遇上經濟蕭條,「羅斯福新政」的經濟立論,就是政府用再投資的手段,打破經濟的惡性循環,使自由經濟運行的系統恢復功能,擺脫經濟蕭條的厄運。

一個完整和平的社會,大量的消費,未必厚非,但臺灣省的處境,還與強敵對峙中,大量的消費,固然可能刺激生產業的發展,但也可以消耗國力。因為大量的消費,如果過分用在享樂或改善生活上,而忽視再生產的投資,究竟是不健康的;還會引起不良的社會風氣。這都不是可喜的現象。

臺灣省以地理的關係,屬於島國的經濟類型,天然資源不足,一定要發展對外貿易,而國際市場是自由競爭的,優勝劣敗,是很現實的。不能以今日的成品,就可以確保明天的訂單。怎樣在品質、技術上求突破,增加新品種,以供給創造需要,和大量的生產來減低生產成本,都是外貿主要的課題。只著重國內奢侈品的消費市場;而忘記對外貿易,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生產設備,這等於我們只注意表面的美容術,而忘記注意身體的健康一樣,是不為法的,是生存的一大隱憂!

社會富足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富足而淪於驕侈淫逸便可慮了。我們固然不希望臺灣還滯留二元臺幣一碗牛肉麵的克難時期,但也不希望到「帝后酒家」一桌的酒席,等於大學四年學膳費的全部,到「黑美人」喝兩杯咖啡,等於當年一個月的生活費。這究竟不是健康的社會現象。

負笈臺灣

一九五七年的九月,我得了會銀伍佰元,買了幾件衣服。父親給我乘四川輪的船費。我擺脫香港七年來艱難的困境,負笈臺灣去了。這時金門戰雲密佈,我過臺灣海峽,看波濤洶湧,偶占一絕,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詩作,至今猶清晰可記。題目是:「過臺灣海峽放歌」,時年二十有二。歌是這樣寫的:

風吹花髮連天白,雲湧心潮逐浪高,

國難方殷誰敢赴,砲聲引我破銀濤。

中共統治大陸七年的政績,有一項我是再清楚不過。就是把我這一個幼稚的擁護者,轉變成一個積極的反動分子。中共咒罵的一個腐敗、不民主的政權,反使我心焉嚮往。如果不是中共宣傳的低能,或是本身的缺陷;就是國民黨有它值得我嚮往的一面。

臺大的校門像一個小堡壘,靜穆的向著羅斯福路,兩排高高的棕櫚樹對望著。進了校門,白色矮矮的臨時教室橫列著,悠悠相望的傅園,聳立一枝石碑,教人對傅斯年校長完整的人格,有高山仰止的感覺。沿校園進入,左手邊是圖書館、文學院和工學院大樓;右手邊是理學院、行政大樓和農學院。棕櫚俯視含笑的杜鵑花,景色宜人,真是我們求學的好地方。這些建築物的後面,便是體育廣場和學生宿舍。法學院和醫學院都不在校總區。但是一年級的新生,還是在校總區上課的。

這一屆香港僑生,是安排在新建的第十五宿舍居住。每一座宿舍,由學生組成生活促進會,負責管理宿舍,主要是管理伙食的。到我們住定,教官便叫我們選舉。第十五宿舍約有廿個房間,每間住八個學生,分兩層,合起來便有一百六十人。大家集合在飯堂,在投票前由每一室或數室聯合推薦候選人,再由候選人自我介紹和致詞,然後普選一名總幹事,負責主持生活促進會。我在第一次投票便超過半數當選。

文曲星運

我負笈「臺大」,是以同等學歷報考的。因此先要到香港珠海先修班讀書。

在一般的情況下,從依利沙白中學起跑步,十分鐘可趕到黑布街。先修班設在頂樓上,沒有電梯,會趕得一頭大汗。要是遇雨,撐起傘子來跑步,那是不可行的事,把傘子擋在前面跑,準會衝倒行人,擔在後面,準會翻了傘;都不是方法。這樣,只可甚麼都不怕,做個「沒遮攔」,淋著雨照樣跑。這種滿是勁的求學生活,也經過了半年,到先修班畢業才結束。

本來珠海先修班,須修業一年,而我僅半年而已。這是得趙華聲老師和麥霞甫舅公的幫忙。後者已作古了,他的姊姊是我們的祖母輩,聽說他在年青的時候,常到我們的家鄉小住。畢生致力教育,桃李滿門,乃吾粵教育名宿。趙公仍健在否?年來已少知消息,不勝繫念!

我考臺大的第一志願是經濟系,為甚麼有這個決定?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大概因為當時太窮了。可是,再過了二十年,我還是繞了一個大圈了,重新到多倫多大學讀文學,三年才修滿文學碩士的學分。和我家看祖墳的譚伯,在我少年的時候,曾為我排過八字,寫了一本批冊,批了我的格局,寫著「文星照命格」。此冊至今仍在。後來,多倫多有一位靈星理學家黃君,看了我的八字,也奇怪;我不可能是個商人,應該是個文人才對。後來他問我的電話,我告訴他了。他一共問我了我三個電話,這三個電話都是經我裝置的:一個是住家的〈七八三 – 八一二九〉,一個是我的公司〈雅來地產:三六六 – 八六八一〉,另一個是文復會〈年久不復記憶,但始創期會員逾百,應有會員記得〉。真是無獨有偶,電話號碼又不是隨意自定,三個電話加起來,每個總數都是三十八。這可令我驚奇不已;我從沒有注意,公司的電話已十七年,文復會最遲也七年了,最近才改了。黃君說:三十八的數運是與文運有關的;清楚具體我就不說了。

(二十年以後,我早已退休,遷了新址,電話也改了。到我整理這些舊稿,自思多倫多的電話已增加了三個區域數字,不能是三十八了吧。但好奇一算,又是三十八,令我目定口呆。熟悉我的親友一算就知不假。)

臺灣今昔

當時臺灣省還在克難時期。學生的膳宿費很低,僑生還可以申請免費,因為僑生宿舍是美援項下撥出興建的。膳費早期只收臺幣一百伍拾元。每月以三十日計算,每日兩餐,平均每餐只有二元五毫。蓬萊米做的飯,多吃少吃沒有限制。菜有兩味:半掌大的豬肉加上一個鹵水蛋,或是一些時菜和一條小魚。大家拿著自己的碗碟排隊領取,然後各據一桌,或結伴同座,都吃得津津有味。年青人胃口好,蓬萊米像格外香軟,一碗滿滿的大湯碗飯,幾下狼吞虎咽便撥得見碗底。膳堂也招請一個賣小菜的攤位,方便一些想加菜的同學。大約二元一味,可選的也不多。不過克難時期,即使沒有加菜我們也心滿意足的了。早上起來,還有一頓稀飯,加半粒花生米或幾條泡菜。這樣算在膳費上,每餐就少於上述的數字了。

民國五十年以前,臺灣省的物價波動不大。五十年以後就有上漲的趨勢。這是一個發展的經濟社會所不能避免的。所以,四年的大學生活,前三年我靠父親每月匯來的美金十元,尚能支付裕如,最後一年便捉襟見肘了。

臺大僑生宿舍前,擺著好幾個「大排檔」式的小食攤位。一九五七年,一碗牛肉麵是臺幣二元,加料的(另加一些牛筋)才三元。到餐館吃一客飯,從三元到五元間。到三軍球場附近吃一碗狗肉才十元,已經算是享受的消費了。

  

近年臺灣省經濟飛躍的發展,國民所得的提高,消費力強,較之先進的經濟大國,是毫不遜色的。一九七二年,我去國十年後第一次回國,在日本一天的消費,差不多等於臺灣一週。但以後兩、三年東遊一次,發覺其差距越來越少。如果比起香港和美、加、臺灣省的物價和生活費,現在已大致相若。奢侈的消費品、食品和旅舍,有些價格還比美、加兩地高。

海峽對峙的譬喻

臺灣省的經濟能夠發展起來,因為有一個安定的局面。中共統治了大陸,以為攻佔臺灣,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國民黨有一個「起義」的降將,就曾勸毛澤東先攻佔臺灣,使無後顧之憂,才好北援朝鮮。大概毛澤東的個人英雄主義作祟,心想:你這個敗軍之將,何足代謀?他是不信邪的,就沒有接納,於是參加韓戰。

臺灣轉危為安,銳意建設,到今天,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國民所得,和世界經濟成長率最高的國家。這都非毛始料所及,也成為他至死不能解決的威脅。

中共三十年來的不安定,固然有許多因素。但臺灣的存在與繁榮,都間接或直接影響著大陸的安定,那是無可置疑的事。所以,臺灣可以劃海為界,自固吾盧。可是三十年來的經驗告訴中共,中共卻不可以無視臺灣的存在。因為只要臺灣能屹立不倒,她的發展模式和政治號召,都成為大陸十億同胞的希望所寄,就會威脅中共政權的生存。因此,為了生存,中共政權非解決這個威脅不可。

如果我們有這個識認,便可知臺灣省國防的重要性了。如果制空和制海權落入中共手中,在臺灣省的領空和領海,出現中共的飛機和戰艦的話,臺灣的繁榮會在一夜之間,成為水月鏡花。也因此,臺灣在經濟發展中,萬不能只顧消費市場,改善國民生計;必須以國防為首要。善戰者,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求勝。我常常為海峽對峙打一個譬喻:中共的軍力和政權的結構,像個巨無霸,但臃腫而患有心臟病;中華民國?體積雖小,卻也相當康健康,像個小孩。如果大家不動手,只是站著,看看誰先倒下?那巨無霸是站不過小孩的。所以,他必須捉住小孩,才可以制他的死命。

求勝之道

要捉住小孩,總不能站著,必須開步走。目前的統戰,軟的硬的,直接的和間接的,都是想捉住小孩,也就是開步走;不管慢的,或快的,都會消耗體力。只要小孩機警,就不會上當。甚麼糖果不貪,甚麼威嚇不就範,靈活機動,就是不接近,以免被他捉著,最好能覷準機會,出其不意的躲過他,使他瞻之在前,忽然在後,在眼花撩亂中,猛一把在他的背後一推,會有意想不到的後果的。但主要還是不被他捉著。只要巨無霸逮不著,長期消耗他的體力,便會誘發他的心臟病。這樣下去,中共雖然巨大,也不一定能鬥得下去的。臺灣能做到政治民主。使有志之士,有一個公平的機會參加政治,盡量做到野無遺才。如果在位的人,稱職的比不稱職的多,治就可期了。歷史上的治亂,就是看才與位是否安排得恰當。

如果才位不符,昏庸者多居高位,智能者多不得仲其志,那麼,馴善雖然不免執戟長嘆,但還是安份。惟狡黠者便會揭竿而起,由治至亂的局勢就此形成。臺灣省對地方自治實行民主選舉,以至中央民意代表的產生,不能說盡善盡美,但已日漸上軌道,讓有識之士參與政權,減少在野遺材,人有職司,賢能者得其位。這樣,縱有少數狡黠不馴之徒,要聚嘯叛亂,也就不容易了。第二做到社會康足。臺灣經濟年來的進展,已經「不患寡」,只是怕「不均」。與大陸的一窮二白不同,情形剛可相反;大陸是「患寡」,幾乎沒有「不均」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是窮。如果有「不均」的現象,那是特權階級的新貴們了。臺灣能做到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在今天工業發展過程中,再注意用征稅政策,慎防資本和土地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這樣,貧富懸殊就可以避免。社會均富康足,沒有陰暗面,中共要挑起社會運動戰就不易了。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