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二二八紀念碑文」修正芻議

 

文人有兩句稍嫌輕薄的自嘲語:「人家老婆,自己文章。」這種主觀的論定,如果禁得起分析并無不妥,否則,祇算個沒有品味的妄人。

對自己文章特別珍愛,以心血結晶,縱稍有高估,原亦有可曲諒之情,不必苛責。「橫看成嶺側成峰」。對文章的欣賞,也有「觀點與角度」不同之異。但文章究竟和圖畫不同,它要靠文字組織起來,透過思維才得到意象。因此,組織文字的能力,正是決定文章的高下。有一些重要的文獻,對歷史或歷史人物的意義十分重大。好的文字會增加聲價;壞的產生貶損作用。這種文字真是馬虎不得。功力還不逮者,最好不要強出頭,以免歷史蒙塵,偉人蒙羞。

近世中國人以兩岸分治,價值觀改變,政黨利益駕凌於國家、民族,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自然存有偏差。例如擁蔣的必貶毛,擁毛的必貶蔣。這都不是歷史,祇能歸政治宣傳之類。時間會對政治成見起澄清作用,讓塵埃落定,歷史終歸於歷史,是功是罪,歷史必會還他一個公正的歷史身份。世之趨勢附炎必然是枉作小人的。

近周讀到「二二八紀念碑文」:報載此碑文「歷一年,近三十次會議字斟句酌,終告定案,共六百四十二字。」「二二八事件」是臺灣現代史的悲痛事,立碑引以為鑑,並無可議;如果別有存心,又當別論。其為重要歷史文獻應無可疑,故會議近三十次來字斟句酌,尤見慎重。稱之為「會議」,主稿至定案者必多於一人(草稿即原始稿公推一人為常態),可知已收集思廣益之效。這篇文字,在臺灣近年一般水準文章來說,已屬鶴立雞群。撇開內容來說,以文論文,仍有若干砂石。依次來論如後:

「消息傳來,萬民歡騰。」後句應改為「國人騰歡」較好。緣以「萬民」界定不明,起碼日本人就「歡勝」不起來。該碑文立碑紀元乃中華民國,故應以「國人」較好,而且駢文之「消息」對「國人」,聲韻較為鏗鏘;同理,以聲韻較好,「騰歡」略勝「歡騰」一籌。此外,「化仇恨於無形,肇和平於永恆。」「形」與「恆」均為平聲字,故「恆」應改為「久」字,不但平仄配,而且氣韻另有一番境界。

說到「文理」:「不料,陳儀顢頇剛愎,一面協調,一面以土紳為奸匪叛徒,逕向南京請兵。」報章刊出為另一段,實為不對,應接前段之後,文氣才能貫通。而且「不料」下無須句點,有了反為氣脈阻礙。陳儀既能一面如此,他方有如彼,顯非「顢頇」無能之輩,似應另換兩字較好,如何判斷,不便越俎代庖。維「顢頇」不妥就是了。此外,既以民國紀元立碑,內文卻另以公元紀元,別的不說,理由已欠充份。全篇尚有一冗文:「肩負接收治臺重任」,「肩」字可以刪去,此「贅肉」也亦不周延。

「一詩千改始心安」(袁枚語),文亦然。臺灣近年出了許多大作家、名作家,就是缺少好作家。七十年代於梨華的「夢回青河」,風靡臺灣,徐訏也為他寫一篇「序文」。我曾慕名細讀,卻找出超過一千個謬誤。蔣公的遺囑,短短的一篇,也有十六處不妥;可知名氣大不能代表好。平情而論:「二二八」碑文如果不吹毛求疵,已是佳作。然而,好文章乃求其完美;求「疵」而去之,完美有望了。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