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宮中怨婦」到代主席
 
2005年 12月 20日
臺灣縣市長與議會的「三合一」選舉,已告一個段落。我在本報寫了兩天評論;其中一節論及民進黨選後的變局,對未來阿扁的接班人,有過這樣一段話:「呂秀蓮這個宮中怨婦,扁皇帝大權在握時,也奈何她不得。她取代謝長廷不是沒有可能的。」
這一次縣市長選舉,蘇貞昌被馬英九以不過半辭職的誓言,不得不被動跟著走。蘇原本是扁心目中的接棒人,游錫堃只屬備胎。謝為扁之抗手人,我們看到阿扁在「高捷案」對他落井下石可知。對呂秀蓮而言,我們看到第一任勝選後,呂對阿扁之漠視,早已有怨言,自比「宮中怨婦」;第二任也是不情不願還以她來配搭,乃因呂的教義派臺獨,有其基本的支持者,不得不遷就票源而已。陳水扁絕沒有意讓她接班。誰料蘇貞昌沉不住氣,選舉失敗,只可落臺,黨主席因而出缺。中常委會原以協商好以趙永清代主席,誰知呂卻突然出席,便被推上臺。如果說她沒有布置預謀,誰能置信呢?果不出所料,呂第一個出來對抗阿扁了。
在呂秀蓮而言,她比阿扁資格老,學歷也較阿扁優,做扁副手,自以為委屈了。此人口沒遮欄,阿扁又奈何得她?她到日本馬關參加《馬關條約》百周年紀念,居然感謝日本戰勝中國,才能訂定《馬關條約》,使臺灣脫離中國之統治云云。她和李登輝這種「急進臺獨」,比阿扁更厲害。我曾出席「全球華僑代表第三次會議」,那時剛是民進黨上臺不久,臺獨分子已充斥會場,我的鄰座也是個臺獨。閒聊時,他不自覺泄漏說,他們對阿扁還不放心,最好是呂秀蓮上臺。因此,呂將盡力爭取下任總統候選人,幾可以斷言了。雖然不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