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國府外交困局的成因

 

2007年11月30日

國際關係最現實,「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任何國家,其政府施政,當以有利國家為首要考量,這是天經地義的、毋庸置疑的。「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因此,外交之目的,亦不外對國家有利;這是誰都知道的。其間雖有技術的圓融表現,這種成熟外交的手段,但決不妨礙國家利益的前提和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到穩定下來,任何一個國家,對這個新興的政權,不管喜歡它也可,不喜歡它也罷,但畢竟是事實的存在,不能視而不見;它擁有世界最多的人口與廣大的土地資源。儘管美國最反共,自不能不正視現實。期間未嘗不想推翻它,但一經韓戰、二經越戰的交手,都無法實現。遂有外交政策的轉變,其目的,也不外有利於美國。這是國際關係使然,不是尼克遜、基辛格的聰明才智,是被迫不得不正視現實而已。大陸「入聯」,說到底是美國推動的;既不能推翻,

就要將它納入國際組織,讓國際關係規範其活動。

當時大陸經多次運動、又與蘇聯發生若干決裂,但還不至於表面化而已,故「入聯」亦有迫切感;雖然表面強硬,但未嘗不可以折衷。接受美國的兩岸並存,像東西德一樣。可知中華民國留在聯合國並不是大問題;法國戴高樂總統在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尚派特使親見蔣中正,主張兩岸都承認;但為蔣嚴詞拒絕,就有「漢賊不兩立」的外交政策的宣示。蔣是個軍人,對外交事務並不熟悉。這是葉公超(當時外交部長)說的,葉亦從此失勢。大陸「人聯」便急轉直下,終於讓中華人民共和國獨佔代表中國的席位,自然連「安理會」的席位亦同時取得。我們回顧這一段歷史,是種下國府以後外交困局的主要原因。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