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中國國民黨應改名嗎?

 

2007年2月16日

馬英九到基層座談,本土人士有議將中國國民黨的名稱改變,來適應在臺灣本土生存,問及馬主席的意見。馬英九大概沒有周詳的考慮,也就以民主社會遵重少數的法則,認為可以考慮,但總要在選舉以後。旋即為媒體轉載,引起軒然大波。馬英九事後更正說,這是部分座談人士的意見,國民黨需要改革不是改名;他個人並不贊成改名的。這畢竟是事後的更正,還是引起許多質疑。國民黨黨團書記長連忙出來澄清:「馬主席的意見是將來重掌政權以後,或許可視情況考慮,但絕對不是執政後將改名,請大家不要誤會。」 不管是不是誤會,質疑還是不斷的來。不滿意馬英九言論的黃光國教授,也是為此而參加國民黨二零零八年總統候選人初選的人;他的質疑最能代表一般黨人的心聲:

「做為國內最大在野黨的主席,如果心中對改革問題沒有定見,對改名問題的禮貌性客氣回應,便可能脫口而出。這場風波,難道不正是暴露出馬主席的最大弱點?」「一個政黨的領袖如果對歷史有強烈的原罪感,他可能會陷溺在過去的歷史,一心一意地要想甩脫歷史的包袱,而無法從其歷史資產中整理出國家的願景,也看不出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

雖然我一度擔任過馬市長任內的市長顧問,平情而論,黃光國的話是有道理的。馬英九就算錯了,也還是知過能改的人。黃光國應是黨中諍友,馬主席能起用這一位有識見的人才,應該是國民黨之福。

中國國民黨應不應該改名?正負之數是非常清楚的。

這個問題,我曾在電視臺談過,但時間過短,只作概括性的結論;特別對有歷史性的政黨,論證更嫌不足。

中國國民黨的前身,是一八九四年成立的「興中會」,距今一百一十三年。總理孫中山在成立宣言開宗明義的兩句話:「驅除韃虜,復興中華。」可見是以民族主義為首義;迨革命隊伍日漸壯大,結合同一理想之組織而改名為「同盟會」 (一九零五年)。至一九一二年;終於推翻清廷,成立共和政制的「中華民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同年,以袁世凱簽署約法,願意遵守共和政制,迫清帝退位,孫中山讓位於袁。不料,袁野心漸露而又毀約。孫中山領導討袁失敗後,重新號召同志,改組「同盟會」為「中華革命黨」,正式以政黨名稱面世,其革命對象當然就是反對袁世凱稱帝,結合護法力量,迫使袁取消帝制,不久袁亦暴斃。至一九一九年正式改名為「中國國民黨」。其實,在這以前,有一短期稱「國民黨」。孫中山在黨綱寫著「共和之制,國民為國家主體,吾黨欲使人不忘斯義也,故顏其名曰國民黨。」「故明其義曰鞏固共和,實行平民政治。」(見《國民黨宣言》)其後加上「中國」於名稱上,其表面象徵以中國固有疆界之內的政黨;而其涵意是政黨以謀全體中國人民福祉。孫中山的政治理想,在中國國民黨黨章有載(從略)。該黨名稱自一九一九年至今並未改變。

中國國民黨自「興中會」成立至今,次第完成歷史任務有:一、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二、領導推翻袁世凱帝制;三、領導北伐

掃除軍閥,統一全國;四、領導全民抗戰,日本投降,收復臺灣;五、領導臺灣軍民,實行民主政治,經濟起飛成功,將貧窮落後的臺灣成為開發中國家。這些都是在中國國民黨一百一十三年間不折不扣的史實。不能諱言,該黨最大的失敗是對中國共產黨的鬥爭。但對臺灣而言,沒有中國國民黨的領導,決沒有今天的臺灣。在臺灣民進黨要「去中國化」的時候,茍中國國民黨也去「中國」兩字,該黨的前途在哪裏?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