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何宗雄博士回憶錄序

 

臺灣「槍擊總統」的那一次大選,宗雄學兄和我都從加國歸國助選;臺北重聚,談起來我們還是臺大同屆畢業。他鄉遇故知,從此往來頻密,我們都上了「古稀」榜的人;雄飛的歲月,歸隱後的新癥舊患、人生快意與失意、待圓之夢等,都在相見或電話中傾訴。晚晴知己,有「相見恨晚」之憾。我來加四十六年;他亦歷三十五個寒暑;雖在同一國度,且屬文化僑社中人,然緣不隨人意,歷數十年未遇。重聚卻在萬里之外的臺北,同一車廂比鄰而坐,則緣到又非人意所能避。

前歲,宗雄兄之「可余亭」落成,余獲邀雅集,駐旌留其府中三晝兩夜,生平經歷,兒女之情,家國之事;與夫海外文化之傳承,未了之願;在杯酒同歡之中,訴盡衷腸,非知己難言及此。

宗雄兄幼失怙,事業有成而失恃。他的純孝,而「子欲養而親不在」,內心之憾,都刻在臉上。我們這一代人,生逢日本侵凌之難,長遭內戰流離之苦;而他更生於窮山惡水之間,父早喪輟學而放牛,尚不足糊口。國變隨母流播越南,有「遠適異國,昔人所悲」之痛。在越南依姊氏生活,就讀當地,頭角嶄露;卻又有北越進迫,幸國府派專機來接,得入臺北「建國中學」;「聯考」以優異成績,入臺大「農業化學系」,肆業期間即考入「國立臺灣科學館」當技士。一九六四年負笈法國;到校之日,即法國與國府斷交之時,撤銷臺灣留學生獎學金,所遇之困,亦非人所想像。幸指導教授青睞予協助,終於三年後以優異最高分完成考審程序;獲里昂大學授予博士學位。著者以出身放牛牧童,而終得名校最高學位;以後又能在學術上享盛名;其天聰與勤奮就可想像。

著者有崇高道德的人格,本性固然,亦有部分是後天的修養。他在留法前的兩年,考入「世界道德重整運動中華民國分會」工作。此會由資政何應欽領導,成員為一時之選。蕭康中、張旭成、何宗雄均出身臺大。我尚認識趙王素珍(劇作家、畫家)伯母,至今尚常通音訊。這個世界組織,乃瑞典裔神學家布克曼博士,鑒於當時道德淪喪而發起重整的運動,中華民國分會出訪三十多個國家,提倡:「絕對誠實、絕對純潔、絕對無私、絕對仁愛」為宗旨。出訪所公演的話劇「龍劇」,就是出自趙伯母的著作。宗雄兄身為分會成員,終身履行不悖,真是道德的化身。著者又以身歷家國之變,所受之苦,對臺灣的政局、兩岸弭戰的建言,時作公開之儻論。明代張朝有言:「為書憂蠧,為月憂雲,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大焉者為國族之憂,小焉者為一切眾生憂。他直是菩薩心腸。

著者於一九七三年受聘加國之「蒙城醫學研究院」為「研究室」主任,從法國移居魁北克,除研究工作,亦發展個人事業;工餘之暇復致力中華文化的弘揚,創立中文學校,歷經擴充與遷址,從十餘名學生,發展成三百餘人。二零零四年應中學部畢業生之請,留校深造。學校奉準改制為「魁北克省中華文化教育學院」;二零零七年遂有首屆文學班畢業。宗雄兄二十八年瘁力於此,及身見桃李成蹊,亦足堪慰。獲英女皇登基五十周年頒金禧紀念勳章,加拿大亦頒加勳章和榮譽公民證書。名動當時國際,而國內外同兼者,僑界亦少見。

宗雄兄嬪徐茹茵女士,夫人淑德幽嫻;鶼鰈情深,老而彌篤。著者放洋之時正在熱戀之中。書中有記「海誓山盟」一節,著墨不多,卻有「長生殿」描寫的感人氣氛。至今猶見兩情不渝。宗雄兄近年抱恙,端賴夫人照料,並獨力經營他們建立的企業;「賢內助」未足譽之。

宗雄兄這本回憶錄,平實敘七十五年往事,不尚飾詞,一如其人;以章回小說體用詩開章,亦饒新趣。他原是學自然科學的,近歲始學詩,亦頗可觀。完稿映印寄來,屬為之序。余環讀再三,深感大異時流;純孝見乎情摯,忠義見於懷抱;志節見在行事;謙卑見諸處世。表裡一如;余序固不足增其榮;反覺附驥而有得。故人所囑,敬仰之餘,何敢辭哉!學弟許之遠謹序。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