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筆會說到黎炳昭
 
2005年12月21日
中國筆會香港分會成員老成凋謝,早期創會成員如:李秋生、徐訏、徐速,徐東濱、歐陽天、陳小俊、張戇萍、朱振聲、林仁超等,和許多姓名一時想不起來的,音容宛在者,尚有二三十位。近年何家驊久不聞訊息,胡振海去歲身故,裴有明早巳隱居,若陳蝶衣尚在,也近百齡了,港中也恐怕所存無幾。
到海外的,據知尚有溫哥華之余玉書,愛城羅幹之。此間以前還遇上陳浪平、姚漢樑,張文達近期亦似隱居。今仍活躍於文藝者,應數黎炳昭了。黎兄十三年前定居本市,不但設畫舍授徒,畫藝備受當地推重。尤難能可貴者,其主持出版的《多倫多文藝季》,不但團結一批文藝愛好者,而且培養了不少年輕的作家,這種為中華文化傳播海外的精神,在「禮失而求諸野」的年代,黎兄與《文藝季》諸君子,正是「為往聖繼絕學」,亦為加拿大多元文化加上最絢爛的一筆。
黎兄著的《生命的價值》,從封面題字以至內容,許多人物是我所熟悉的。魯萍畫的蓮,過去先父掛在書齋,看他的題字,如見故人,不論書畫,魯萍都有自己的面目,一看便認得出來。我在七十年代便加入筆會,會長李秋生,繼者羅香林;兩公對筆會的貢獻最大,亦為筆會全盛時期,其後難以為繼。
黎著有及丁衍庸,我在一九七三年歸港得晤,在其寓所半日,觀其寫卷、大小中堂約二十幅,小中堂售價僅港幣八十元,大中堂倍之,以尊重丁公,並不議價,多分贈友好,僅餘四小幅,最大者「八仙圖」竟失去。《永恒的愛》是萬人傑為失去愛子而寫的,後拍成電影。萬定居芝加哥後,尚來訪我四次。方劍雲乃何家驊筆名,時評與史學集一身。黎著從生
活點滴體會生命價值,篇篇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