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中華文化研習會」的研習方法

 

4月26日

中華文化日新月盛,未以民族歷盡劫火而趨於弱;箇中原因,實在值得我們去找尋。史冊有不少資料,在中華文化受到傷害之前,有許多仁人志士運用他們的智慧,使初萌的危機消滅於無形;又在傷害之時,有許多維護文化的人,不怕鼎鑊置於前;妻孥牽於後而不顧,使中華文化的傷害減到最低點;而傷害之後,又有許多人默默為文化療傷止痛,終於又在撥雲見日下,再度壯茁起來。這種史實,啟發了後人為文化獻身者尤大,以致我文化歷盡劫火,至今猶日新月盛,獨樹一幟,且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不以年代久遠而衰老。真教身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每一個世胄,與有榮焉。

生活在海外逾半個世紀,五大洲的大城市,很多都到過;但非洲則只到過南非的首都。都有一個或多個以宣揚中華文化的社會團體存在,規模或大或小則有之。這種經歷,同感與榮的。其功在中華文化固不待言。然「樹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兒」,極少數不肖後人,接了文化社團的名義,淪為私人發財者恐亦有之,但總是別類的文化之玷,良知已足夠內疚神明,又不必論了。有一些華人聚居較少的城市如安省西陲的溫莎(Windsor)市,但也有一個「中華文化研習會」的組織,雖然會員不多,惟其在各種條件限制下,仍孜孜矻矻以宣揚中華文化為己任,出了三集相關文化的作品,殊足感人;而提出如何宣傳我文化,卻是深思熟慮的成果;特為文化團體作簡介:

「就我們能力所及,先從研習中文書法開始。」「我們以為文字是文化的載體,而中文書法又易迎合一般人的興趣。研習中文書法,常選著名的詩文為書寫內容。書寫之前,又常探討詩文的意義。」

「從詩文的本旨和引申其意義,便涉到文化層面。」從提倡書法,而又利 用書法的載體宇義和涵意,引出習者對中華文化精神的體認,這種傳薪的苦心,真令人激賞和動容。而其方法是值得文化團體借鏡的。

書寫內容,不管是對聯或詩文,多少總帶著儒家的人本主義的精神;或祖國山河的壯麗,定能吸引和增加書者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進而景仰,久而久之,就能造就一個中華文化人;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又多了一個繼往開來的文化傳人了。

該會主持者既從書法入手,對中文的結構,從點畫及字體的演變。從創字的六書內容,使學習者得知中文的基本結構,是何等盡善盡美;乃至文字的書寫,成為世界文字中最優美的藝術表現。該會常舉行公開書法展覽,學員既可交換心得,也吸引當地西人社會的興趣。

對中華文化的研習,書法只為一端。該會於二OO一年七月才成立,至今已結集三次了。研習的主題也不再是「一人提出,再由大家研討」。現在改由四個小組分別進行,每月輪換一次,「這樣主持的人手增多了,選擇主題也各有所長,興趣具多元性質。提高了各種效率。」第三集的《卷頭話》為此舉例說:如「由馮雁薇、陳蔭基伉儷這一組」,以長江上游白帝城相關景物,除李白「早發白帝城」七絕所載:千里江陵、三峽猿聲;研習者可以沿江而下的兩岸景物,可以用原韻唱和,可以為文或歷史考據,從而對祖國秀麗江山,增加了認識。該會分組製成中華文化八個簡表:一、錦繡河山;二、悠久歷史;三、重大發明;四、五、六、璀璨文化;七、倫理生活;八、大同理想。每組分司主持,都為該市一時之選。該會以「研習」為標的,不只徒託理論空名,研而習之,真是中華文化的實踐者,特作簡介,讓各市文化團體作參考。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