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的政治意識牴觸民主
 
香港第三屆特首在本文刊出時,大底曾蔭權已篤定安排好當選。不管梁家傑得票多少?在不公平的選舉制度下,本無足論,論亦沒有甚麼意義。其重要者,乃梁家傑在八百選舉人團中,得到成為候選人的票數,比上一屆進步了。尤其是以曾蔭權的民望,和上一屆董建華的民怨相比,梁家傑得到足夠提名的票數,這個意義畢竟不凡;在無可奈何的政治環境下,港人在追求民主的過程中,應是一個可喜的里程碑。
我們對曾蔭權同意與梁家傑辯論,在民主進程中,亦不能抹殺他的貢獻。假如曾不開此先河,後之來者比照辦理,候選人之取捨,市民起碼少了觀察候選人針鋒相對的機制,從而判斷其應變的能力與政策的良窳,決定投選的對象。不管曾蔭權答應辯論的動機是甚麼?或是如何促成?只要他有選擇的權利;則曾蔭權對民主的貢獻,在這一方面而論,是不應否定的。以曾蔭權的言論看來,這次對民主的貢獻,是誤打誤撞出來的。
曾過去提出「強政勵治」,這個政治口號,不管具體的形態和抽象的形象,都難以民主政治磨合起來;倒是與殖民地主管或獨裁者的心態接近;與今日港人追求民主熱潮中背道而馳。他又說以民主來對抗一國是行不通的。大陸當局不是也漸次開放基層選舉嗎?難道是以民主來對抗一國麼?今天港人在政治的成熟,實行民主政治還有甚麼困難?硬把民主拉到一國的對立面,正如拉到經濟發展的對立面去,是完全不合邏輯的。推動民主為甚麼不能與經濟發展同步?資本主義那一個先進國,不是民主與發展同步進行?
曾特首是在拜訪「民建聯」總部時,才拋出「民主抗一國」是沒有前途的論調。政治領袖要爭取選票,往往為討好特定對象,把話說過了頭是常有的失誤。這一句當然有違常理,但驟聽卻是理所當然。這種誤導,以曾特首的身分來說是非常嚴重的;而且他這個意識,絕不是誤打誤撞出來的。他是有論據的:「若續採取民主抗一國的心態,一定搞不好,民主的前提是有一國,有國家觀念;如果只是透過兩制,製造用民主來對抗一國,一定搞不好!別講二零一二年、二零二二年、二零三二年都搞不好!」
曾特首也許是政壇操作、政策推動的老手、能手;但是政治常識、修養,卻是幼稚園程度。那個民主先進國家的公民沒有國家觀念,港人教育水準高,何須說明。若以香港環境特殊,因此政制也特殊,所以要說明。可惜曾特首又再危言聳聽:「只是透過兩制,製造用民主來對抗一國。」如果大陸也實行民主,何須「一國兩制」?其準許兩制,就是容許有別於大陸的政制。曾特首何能裝聾作啞,聽不到市民的民主訴求?看不到市民的民主遊行?讀不到的民意調查?尤有進者,曾特首最壞的結論,當然不是「狗尾續貂」,而是「狗尾續屁」!那就是:「別講二零一二年、二零二二年、二零三二年都搞不好!」曾特首這樣代表港人做結論,北京中央根本可以不管港人的民主訴求了。「你們港人搞對抗嘛!」「民主對抗一國嘛!」曾特首這樣定調,決不是誤打誤撞出來,他對港人追求民主政制的努力,簡直是迎頭痛擊。如果他不懂民主政治,他是貽害了港人;如果他懂,他就是虎倀;起碼是個擦鞋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