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中共黨內民主改革的殷鑑與期盼

 

中國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以下簡稱中共),將於今年九月舉行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國評論》刊出中共黨校教授蔡霞一篇〈中共黨內民主的改革〉的文章。在我看來,不管是他個人或是有代表性的,都證明中共黨人至少也是部分的想法:黨內推行民主改革,在此時刻有其提出的必要性。在今日政黨政治,怎麼說都是一種進步,起碼是開了第一步。我們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黨內改革的意見,但像蔡教授能具體提出實施方法與措施,不只停留在泛論和口號;是深具意義的進步。中共不但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政黨且是執政黨;又在憲法上寫明的領導政黨;雖然還是黨內的民主改革,但總比原地踏步好吧!民主能在黨內實施,黨人當能體驗到民主生活的重要性,將心比已,在體驗中進一步推行全國,求整體社會的和諧,又並非完全一廂情願的奢望。對中國人民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國民黨的失敗殷鑑

世界任何政黨,在進步的潮流中,必須因應而同步改進,甚至帶領潮流,才可以生存而不致被潮流淹沒。民意如潮流,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一個偉大的政黨,必須與時俱進。先進的民主政黨,只有順應潮流的政策;不會一成不變的被主義或教條所束縛。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失誤的原因諸多,有客觀的環境和意外,也有人為的失誤,主要還是黨內民主改革的失敗。

客觀的環境和意外:孫中山先生讓位袁世凱以後,僅能穩住兩廣一偶之地,又經陳炯明叛變,地方商團的威脅;已感到非有一枝有理想、有訓練的黨軍不可。蔣中正遂銜命建立黃埔軍校。這是蔣老先生崛起之始。袁、孫先後去世;蔣老先生底定兩廣。實行北伐,擊敗孫傳芳、吳佩孚兩個擁兵最多的軍閥。重用廣東人楊永泰,以政治手段解決東北軍的張學良;經濟解決西北軍馮玉祥;軍事解決桂系,終於定於一尊。可惜楊永泰為CC系暗殺了,並加禍胡漢民;支持蔣北伐最力和犧牲最大的廣東人寒心;後來陳濟棠反蔣、張發奎抗命、許崇智與其粵軍舊部的離心離德,都因此而起。西安事變也是一個意外,如果蔣推反前諾,獲釋後繼續執行〈先安內而後攘外〉既定的政策,國共的勝敗真未可預料;這是平情之論。

客觀無法控制的重要原因,二戰結束前的雅爾達恊定。日本敗勢已成定局,向斯太林求和,斯在三巨頭會面隱瞞不發,而羅斯福急於蘇聯出兵,出賣當時中國,不但外蒙因此脫疆,亦造成蘇軍直入東北接收日軍、裝備了徒手出關的林彪部隊。蔣又誤聽陳誠之言,裁撤軍人;又不收編偽軍。都為共軍吸引過去了。以致後不能制的局面。都為以後種下失敗的主要因素。

國民黨黨內不徹底的改革

國民黨最大的失敗還不在前面所述;如果國民黨黨內改革能夠成功,上面的還有部分可以避免;主要在蔣定於一尊以後,黨內幾無逆耳的忠告。許多失敗的教訓,黨人並不是沒有反省,也經多次要求黨內民主改革,但鑒於蔣的威權和顏面,沒有徹底的脫胎換骨;每淪於表面化而終於失敗!到了臺灣以後,蔣先生下令徹底改造;黨中央還成立〈改造委員會〉以示決心;蔣還多次呼籲〈知恥知病〉;有甚至聲淚俱下;但國民黨黨人還是無法放棄對蔣的威權與顏面的顧慮,依舊不徹底而失敗。蔣經國時代也是如此。李豋輝沒有威望和包袱,卻亦步亦趨的學威權,就更不必說了!連戰、吳伯雄都是過渡領導人,但馬英九挾超過七百萬票而豋大位,今又得黨人的擁戴,如果他決心黨內民主改革,應該完全沒有問題。國民黨十八次全會也在九月召開,他有沒有黨內民主改革的決心和智慧?還是遷就派系和地方勢力?這一屆中央委員的選舉,將選出一百零五人。但黨中央提名二百一十人,等於選出的一倍。過去兩蔣時代,黨中央曾有等額提名或少於等額的提名,但同時容許黨人能得到規定的連署人數,亦可以自由參加選舉的。而今黨中央超額一倍,不能說完全沒有進步,但並不徹底。馬英九雖然還是候任主席,但黨中央不可能沒有候任主席的指示而提名的。為什麼不徹夜黨內民主改革;放棄黨中央提名,只定下規定連署人數,讓參選者各憑自己條件成為候選人而角逐?則國民黨就能徹底完成黨內民主改革!走筆至此,寕不發一嘆!

中共全會主要議題:黨內民主的建制

蔡霞身為中共黨校教授,對中共建制的了解和需要,當然知之最詳。文章指出:〈發展黨內民主,還只是剛剛起步,我們還需要做出更多艱苦努力。〉又指出:〈制度建設上…畢竟是不定型,而且極易為人的意志所改變,要把發展黨內民主已經取得成果鞏固下來,並防止倒退回潮,必須靠制度的力量…比較成功的經驗上升為制度。〉不定型不能成為制度;建立制度就是建立定型的,因為能定型,才不會為人的意志而改變。文章指出建制的構想:〈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推行重大問題票決制;建立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全會、地方黨委常委會向全委會報告工作制;改革黨內選舉制度等。要真正落實好黨十七大提出的這些制度建設任務。〉我們從文章中可知,這些制度的建設方案,已在‘十七大’提出並通過成為任務的了;可知中共黨人也認為建立制度有其必要性。蔡教授對黨的研究與了解,落實或未能落實或有其不足之處而發文呼籲,也深信不會無的放矢。同樣有其必要性。他進一步指出:〈還需要我們大膽改革、積極創新、使制度要求進一步具體化,展開成為可以實際操作並且確有實效的程序。〉政治不尚空談,制度必須能操作才有用;程序必須正義才符合社會的要求。政治現代化就是這樣的前提而確立。能否落實,要看中共黨人的智慧和努力了。

檢驗黨內民主改革的成敗:黨員主體地位能否確立

政黨是由政治理想相同的成員,以實現取得政權為目的而組合的。政黨在未取得政權之前,只是一個民間團體,取得政權就是執政黨。好的成員產生好的政黨。反之亦然。蔡文指出:〈黨內關係本質上是以‘志同道合’為內涵,以權利一律平等為基礎。黨員主體地位是通過黨員權利的行使和保障而體現的。〉如果中共對黨員本質能這樣體認,和其他民主國家的政黨沒有兩樣。事實上並不盡然;正如堂堂的憲法所保障人民的權利,和實施的狀況就有巨大的差落。正如文章指出:〈沒有黨員權利的切實行使和保障,就談不上黨員主體地位。〉他進一步指出:〈最基本是實現黨員的選擇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如果中共黨人能體認這些應有的權利並能取得;不但對黨員直接有利,且間接促成中國共產黨現代化。領導中國的執政黨能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實現就在眼前。過去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世界還很清楚分成兩大壁壘,界限森嚴。一個組織嚴密;一個鬆鬆散散。我們不妨從一九八零開始作個分界。組織嚴密的壁壘開始逐步鬆散;九十年代就完全變了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兩邊成員主體地位各自促成。那鬆散的一邊,由於成員的主體地位堅強,對個人應有的權利,能繼續保持一步不讓,發揮每個成員的潛在優質,連帶整個制度的優質都能發揮起來,包括有錯的能改正過來。正如蔡文指出那樣:成員能〈實現選擇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而已。能將成員兩字換作人民;不是全國就現代化了嗎?雖然現在中共從黨內開始,也是一種進步。這個決議,本來在‘十七大’就有;為什麼蔡文還說〈剛剛起步〉?我寫了兩大段國民黨不徹底改革而造成失敗的殷鑑;有望中共起而執行;這是一個偉大政黨起碼的氣魄。

後話

二戰時期,邱吉爾轉入保守黨,領導全國擊敗納粹,聲望如日中天;卻輸了大選。他沒有一句怨言落臺,人民已給他最高聲望了,當然不能再給他大權,英國人真有智慧。邱吉爾說:〈有偉大的人民才有這個偉大的決定!〉工黨上臺,無法解決戰後的窮困。英國人又請出他,第一次到美國求助;美國人看透他的動機,對他冷嘲熱諷;起程時他說了一句:〈我從父親的國家,今天要去母親的國家。〉美國人沒有不動容,他此行完全成功了!還從此建立美、英兩國堅強不拔的基礎。他不但是個意志堅強的領袖,還是一個身段柔軟的外交家。我讀他的傳記,常令我不能自己;也是我渴望傑出的外交家在中國出現的原因;特別是此時此刻!法國的戴高樂成為戰後的英雄,但他功成身退;法國陷於貧窮和政局動盪;第四次修憲(即第四共和)都還不能解決,戴高樂帶著人民、含著眼淚,一起唱著〈馬賽曲〉走向〈凱旋門〉。戴高樂重新出來領導,就是從此安定的第五共和開始了。德國戰後的慘境,就更不忍言,阿豋諾出來了,從廢墟重建德國,其老成謀國;和日本的吉田茂一樣,終於重新把國家治理得生氣勃勃。可知一個偉大的領袖,必須具備堅強不拔的意志、高瞻遠矚的慎思熟慮、為國家和人民的福祉著想;才能摒除私心一念。四中全會即將召開,胡錦濤不但是黨的領導,還是國家主席,在此關鍵時會,能握機造勢,就能帶領潮流。千秋一時,不可失諸交臂。這是人民的殷望所寄,我亦樂見其成!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