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叁、臺灣的困局

 

一. 困局主體的形成

百年民國的臺灣經歷,其實從一九四五年從日本接過來以後才開始,不久就遇上「二二八事件」(一九四七年)。是光復後臺灣與外省同胞共同傷痛的事,其後又經別有用心者的推波助瀾,成為內鬥的困局;這只是臺灣在百年民國的後六十年中的一件失政的事。一直至李登輝落台,國民黨政權在臺灣,還有大大小小未盡符島內公民所望的事件陸續發生;以後陳水扁政黨輪替後的八年、又經馬英九取代陳的再輪替將近的四年;特別是陳的八年,許多失誤的政策與措施十分嚴重,使臺灣在民主政治、社會和諧、市場經濟、外貿、教育等層面幾全在倒退,累積都成臺灣困局形成的原因。在臺灣的經歷中,都已大致上涉及。也不可能一一細緻地逐件指出。(作者另有一本詩集:〈臺灣沉淪紀事詩〉,逐一記失政的每一事,從李豋輝的十二年到陳水扁的部分共十五年)。以下作概括性的補遺:

先天的自然環境

臺灣困局的形成,在「先天的自然環境」言:臺灣從北到南,縱立著一條中央山脈,將東西兩邊隔開,原已狹長的島嶼地形,平地更加有限,可耕地少,尚幸雨量豐富,全島食糧生產可自給。河道水淺,過去漁獲甚少,年來以教育發達,培殖水產始能突破困境。礦產資源甚少,工業所需大宗原料如鐵和煤,都仰賴輸入,原油與天然氣均缺乏。亞熱帶氣候的木材,結實者少,木料建材亦靠輸入。在這樣的貧乏自然資源下,臺灣的發展倍覺艱辛。

去中國化

國民黨政府播遷到臺灣,在兩蔣時代尚能記取大陸的失敗。迨李登輝主政,盡其所能削除兩蔣重臣。甚至修憲時,將孫中山立國精神淡化,終於失落;作為「去中國化」的先聲。以後到了陳水扁的八年,不論語文和歷史,都以「去中國化」是務。文化是國家的靈魂;陳既未能建立臺灣文化,連李遠哲的教改也無法自圓其說。文化、教育墮落的結果,社會道德敗壞,黑金勾結,賣官鬻爵,過去臺胞純樸好禮、重諾的社會風氣均蕩然無存。治安敗壞,自殺率世界第一。過去臺灣的克難精神不再,當然又是困局的形成。

國家認同不一致

從李登輝培養獨臺而後肆無忌憚轉入臺獨,「國家認同」分歧了。人民對國家沒有方向感,產生了「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錯亂;其影響之大,困局的形成尚未足言。

本土化

民進黨倡言「本土化」,當然帶有排他性。非本土人事,極盡醜化之能事。由李遠哲主持「中央研究院」,學術界亦「本土化」了,則非本土之學術界、社會精英,能不避地嗎?連大企業家曹興誠,寧願入籍新加坡,都難以認同他的「聯電」總部所在地。民進黨人以排他為得計,殊不知是斬斷臺灣的生機。「關起門做皇帝」,當是困局典型思想的極致所產生。

自我綠化

執筆至此(民國一百年,六月七日),偶看鳳凰網:阮次山訪問錢復(前外交部長、國會議長、監察院長)先生。他不但歷任政府要職,還是一位學養湛深的學者,做過馬英九的老師。馬主席已確定成為明(二零一二)年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是民進黨推選出來的蔡英文的競選對手。自從她接掌民進黨,該黨的聲望已從谷底翻轉過來。多次立委的補選,國民黨都輸了;到五都選舉,國民黨只能說沒有輸,保住原有的基本盤──臺北、新北和臺中市三都;但在總票數而言,還是遜於民進黨。這是一個大警訊,因為明年的大選,全臺是算總票數的。所以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曾暗示:國民黨的大勢已去。這個預測也許言之過早,臺灣的選舉每多令人難以解釋的。尤其是馬英九,他輔選固然是公民測試他的聲望,但不要忘記他輔選的候選人的條件難道不算?這和他自任候選人,人民應有不同的判斷。他從臺北市市長首任、連任,上次總統大選的首任,他都大勝對手,包括首任就擊敗聲望正隆的陳水扁;又有誰選舉在民進黨而言,誰能勝過陳?蔡英文的資歷遠不如馬,廉潔亦多可議,「雙英」辯論,當然算是首次兩人面對全民,作全面能力的檢驗,結果馬英九還是贏了。使當時輿情轉變,認為:馬英九的能力應再評估。

錢復對馬英九揄揚有加。他說:孔子對人品崇高的五德:「溫良恭儉讓」,馬英九全部都有了;臺灣的好官每天工作十小時,馬英九會做十四到十六小時,他的確盡心做好。為什麼人民還是怨他?左手做不對,右手做也不對,還見到他四處道歉,常常為一事多次道歉。阮次山還引述人民說馬英九無能?問錢是什麼原因?錢復婉轉的分析,雖然帶有外交的詞令,但還是可以道出問題的結徵所在:他的心太好,被好所害。因為他要做全民總統,討好綠的選民,是替綠著想。但綠不會領情;而結果卻令藍的失望、怨恨。錢認為這就是馬怎樣做都不討好的原因。而馬英九還是一臉疑惑,難道他還感覺不到嗎?錢復分析舉出:綠的票源基本盤,民進黨連淺綠算上都只有四成五;而藍的則五成五。正常的投票率計,民進黨的輸面大,問題出在藍營對馬的失望、怨恨,就是不出來投票,這樣就輸了!但錢沒有指出馬英九做得這樣辛苦,有違政黨政治:‘服從多數决定’的原則。錢跟著提到文官制度,可以有辦法阻擋政務的推行。是不是暗指民進黨執政大量起用黨人,而馬執政了,綠官全不調動,還位據要津。是不是也同樣不符合政黨政治、多數治國?錢沒有說明。但可以想得到後果,就是「自我綠化」;而綠的不領情,應是「國家認同」出了問題。錢最後說:馬總統應做幾件讓藍營恢復對他信心的事。這建議從相對去解讀,馬總統再不做讓藍營恢復信心的事;藍營不熱衷出來投票支持,馬的連任就不樂觀?

二. 臺灣困局形成的外在因素

人類在二十世紀之前,一個民族或國家的分裂,不管是逐漸形成還是內戰的結果,都屬於自發的;雖然也有一些外力的參與,但還是以自發為主。自從物質文明的突飛猛進,推動人類頻密的接觸,又以快速的資訊和運輸的能力,大大縮短了空間的距離,分工更形精細,依存的關係也更密切。而思想文明的發展,擴大人與人的距離,意識分歧更背道而馳,終於演變成壁壘分明的對抗,仳鄰而敵。自從列寧的十月革命成功,蘇聯成為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國際中樞;隨著二戰的結束,共產主義如日中天。歐洲成立東德政權,和西德隔著一道圍牆;南北韓以三八線為界,中國僅剩下臺澎金馬自外於臺灣海峽。相隔闊者一峽,窄者一牆一線,越者見殺無赦。這個分裂,顯然和過去不同,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推動。外力(包括信仰產生的) 比內發佔重更大。證明人類所住的地球村,一個地區、國家乃至民族,很難自外於其他勢力的影響。這三個分裂的國家,首先歐洲的柏林圍牆一倒,德國便統一。可知完全靠意識形態的維持,有其脆弱性。南、北韓比例相差不大,兩相對峙,榮枯已日益顯著,如北韓還只靠僵化體制和意識長期對抗,對北韓不利較多。中共擁有中國大部分資源,包括主要的人口和土地,臺灣難以相提並論。過去二十年之前,大陸還是意識形態超越一切而「一窮二白」,臺灣已「錢淹腳目」。但大陸以此路不通,經三十年改革開放,經濟蓬勃發展,有世界工廠之稱;外匯積存世界第一。在經濟層面上,實力非臺灣可比,以此對抗,長期對臺灣不利;但經濟是政治的附庸,如以此而論,若排除武力的干預,則長期來說,大陸未必佔優勢。兩岸如是,其他專制極權國家亦不例外。世紀的文明,再不能像過去劃地為牢

惡鄰日本的處境

臺灣當然也無法自外於世界;她的近鄰尤為重要。臺灣是孤懸於太平洋;太平洋有兩個世界大國;近鄰的日本和隔洋的美國。這兩個國家和中國的關係,真可說千絲萬縷的;恩怨情仇,無一不備,昔仇今友或今仇昔友,顛顛倒倒,合歡怨離;不一而足。

臺灣又有這麼多的歷史包袱;年代久遠的,像積垢爬滿身。從日治結束到現代,臺灣和日本的關係,像個幼年被迫離家做過人的養女,長大後回到家境中落的親生父母之家。過去養父母的凶狠雖然還印象深刻,但有血緣的親兄弟,卻更惡形惡狀的對待。心裡確有點百味雜陳的滋味。該親的無甚可親之處;該仇是卻還有可親的事。親、養兩家,一家在西一在東,剛好也等距,各隔一個海峽。而興衰在這六十年中,也算平分秋色,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真是神妙的安排。如果我們是個完全局外如西歐人,只作旁觀者,也真教人失笑的局面。

另一種以不完全是局外人,因有地緣關係如美國、澳洲的心態:中日兩國是天生的死敵,對己有利者爭取,對自己有害者抗拒。還視兩者份量輕重作取捨;魚與熊掌,不可能兼得,因為他們是天生的敵人;樑子也結得很深,差不多有史以來都是這樣了;還恐怕地球未毀滅之前,看不到有什麼轉變的蛛絲馬跡。

日本人對臺灣充滿感情,或明或暗對臺獨的支持是不言而喻的了。也可以說,有一半原始因素,是臺獨分子因對日本的憧憬而產生,比美國間接鼓勵還多。然而,中國近年的崛起,相對於日本經濟的衰退,起碼不敢明目張膽對臺獨實質的支持;但日本對臺獨的啟發,豈能脫離關係;故亦對因此而形成的困局,當亦難脫部分責任。

美、日本不會支持臺獨而戰

臺灣在歷史和地理的關係與環境,真有幾分像養女;但島上的公民卻是如假包換的中國人,身體流一樣的血,嘴巴說一樣的語言,手書寫同樣的字。又從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五年) 正式劃入版圖,至今共三百二十八年,其間雖在日本人的炮口下割讓了五十年,但交回中國後又超過它了。而且不論與兩岸哪個政府簽訂的「和約」,日本都聲明臺灣是中國的。臺灣的主權歸屬無可爭議。因此,縱然島上有些公民不認同中國人,無論在血緣、法理怎麼說都說不過去的。如果這些公民得勢而要求獨立,以制度為藉口,或託庇於美、日,中國人為主體的大陸政權,必起來反對,甚至不惜兵戎相見,是可以預知的;也是大陸預告的。

臺灣的幅員不大,地處孤島,四面環海,長守不易;又久經太平,民不知兵;靠美、日來幫助,並不可靠的。美國智庫早就曾說:如果認為美國為臺灣而戰,是不切實際的。至於日本,早晚侵略中國沒有錯,但目前以國力及準備不足,又以前車之鑑,也不可能為臺灣獨立而戰,這和她奪取臺灣,佔領臺灣是兩碼子的事。如果說為臺灣人的自尊心;做日本人的奴隸又哪有自尊心?

超霸的美國,也不會為臺灣獨立而戰。戰爭總要找個藉口。美國推翻伊拉克,也不能只說薩達姆是獨裁者。因為世界豈只他一人獨裁;所以要說他隱藏殺傷力很大的秘密武器做藉口。仗已打了;薩達姆也推翻了!殺了!但始終都找不出秘密、殺傷力大的武器。美國的國際誠信一落千丈。而臺灣是傳統中國的固有領土,起碼佔領過臺灣的荷蘭和日本都沒有異議。美國有什麼藉口幫助臺灣獨立?而且美國不是要維持太平洋地區和平嗎?臺灣獨立已很清楚有中共不能不戰的底線。這是關係中共政權解體的事,符合了日本「七塊」、「八塊」論;這又不只中共解體,而是中國解體,是整個中國民族最不願意見到的事;不戰也不行。

臺灣獨立和反對中共政權是兩碼子的事。我們反對獨裁政體,反對一切加諸於中國人民的暴虐;但並不等於容許用這個藉口達成臺灣獨立的目的。即使像加拿大這樣先進的民主國家,魁北克要獨立,也得經過魁北克居民的投票決定。當時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容許他們公投,但一有暴力來作獨立的後盾,他就毫不通融將軍隊開入壓止,那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他也是全世界都知道他思想左傾,在任總理之前還是美國禁止入境的黑名單中的一員。如果臺灣來一次清楚說明獨立公投,在以後一百年內,沒有超過半數的可能,也就是不可能通過公投而獨立。魁北克的人種、語言、文字來自法國,與多數省的英裔不同,初投亦不過半,以後越來越少。連主導獨立的政黨也日漸失勢,還淪為泡沫政黨,不要說省民贊成獨立了。

超霸的美國已今非昔比,她不可能為臺灣獨立而戰;日本前科累累,縱使有心,還是膽怯。在目前自顧不暇,更無力相助。

如果美國真是那麼會為中國的人權著想,幫助一切被壓迫的人民。我們這幾個月來,讀到《蔣介石日記》記載著好幾次他的反攻大陸的行動,都被美國壓制著;好幾次建議對大陸用兵,都被美國否決了!那種「寒天飲冷水,點滴在心頭!」這個一生為民族奮鬥的老人,還清楚要他的黨人和子孫,不要忘記美國人給他的恥辱。還不夠明白:美國除了自己利益,一切冠冕堂皇的正義語,僅是外交辭令,如果當真,就真的不知美國的歷史了

三. 黨外人士到民進黨對困局的責任

國民黨在第一次政黨輪替以前,對臺灣困局的形成,當然要負主體的責任。在野的臺獨分子和以後的組成的民進黨,更要負加深困局的責任。

施明德

施明德的浪漫理想主義。施明德和許信良,是屬於民進黨黨人中最具理想的人物,和時下的當權派有完全不同的屬性。也因為他們的理想,和務實脫離,以致他們沒有實質的利益和一般台獨人士分享,無法形成在黨內舉足輕重的力量。陳義越高,孤立越大,甚至變成禿頭司令。施、許就這樣漸漸和民主黨漸行漸遠,甚至背道而馳。

施明德上高中時代和同學陳三興合作組成「台灣獨立聯盟」,要把國民黨趕下台。那時還在一九五九年,正是國民黨威權年代,搞不好洩漏出去,還會坐牢。一九六零年施明德以同等學歷考取陸軍軍官學校,六一年畢業派往金門服務,但他還是一方面搞台獨運動,拉攏軍校同學加入「台灣獨立聯盟」。一九六二年,該聯盟討論到軍事政變,為自首者密報,一百八十位成員一網打盡,施明德初判無期徒刑,後改判十五年。

施明德確實是個浪漫理想主義的人物,而且付之實現;正為他想發展軍人政變。他坐牢期間的反省中,他的激進漸變為溫和,出獄以後,頗得黨人的擁戴。一九九一年國大代表第二屆選舉,民進黨慘敗,但他認為已突破國民黨的言論禁忌,可以改變為「中華民國模式的台獨」。有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意涵。他主張和國民黨出走新黨合作,達成大聯合、大和解,還認為統獨也應互相尊重。

一九九六年,在台灣的「建國黨」對施明德領導的民進黨提出指責。施說:「台獨建國運動最後一定要在體制內落實。」「如果建國黨排斥執政,就不可能建國。」

施當年對李登輝和一般台獨有不同的看法。他剖白的說:民進黨的李登輝情結,其實是「台灣情結」。「幫助李登輝,並不是李個人,是幫助李推倒國民黨這個巨無霸。」施的前瞻性看法,確實比一般民進黨人高明。

高雄事件施明德再度入獄,到一九九四年出獄。施與陳水扁的磨擦日劇。二OOO年陳水扁毀黨內規定奪得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許自良憤而脫黨競選,施明德就站在許的一邊。陳連任成功,貪瀆漸顯,施以紅衫軍圍攻總統府,結集逾百萬人次,要陳落台。可惜曠持日久,佔地示威逾時,為當時台北市長馬英九依法清場,紅衫軍解體,陳水扁避過落台一劫。二0一一年,兩黨已相繼推出總統候選人,準備明年(2012)厮殺。施明德已表示‘我心未死’。可知老驥伏櫪,是否還志在千里?抑或以他的無欲無求,為臺灣的福祉;有他未死之心、未達之願,去幫助該值得幫助的人豋大位?即使他以過去的淵源去為民進黨候選人出力,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偏離他的理想太遠;令他的道德勇氣戰勝感情,倒戈相向如對付陳水扁一樣;也正是他浪漫理想主義的正常表現;完全不足為奇。

許信良

許信良卓爾不凡的理想與力行。臺灣產生多黨政治,不管怎麼說,都是通往結束一黨政治、萬向民主政制的開步。許信良不論在黨外時期、美麗島事件、民進黨的產生;他都是參與者甚至是催生者。也坦言一生的夢想:實現當上臺灣的總統。能不能實現是一個問題,但他身體力行,却是有目共睹的努力。對臺灣民主的貢獻很大。〈維基百科〉對許信良的事蹟的陳述經細檢核對;應是正確的;錄之如下:

附文一

《許信良出生於台灣桃園縣中壢市過嶺的一個客家籍地主家庭,小學時代就開始廣泛閱讀,尤其喜愛中國古典文學與歷史。少年時代開始就懷抱著從政當“大總統”願望的許信良,1959國立新竹高級中學畢業後進入政治大學政治系就讀,半年之後就加入中國國民黨。因其出色的學業表現和可靠的政治立場而獲得校方與國民黨的特殊栽培,被看作是未來可靠的行政管理人材。1964年,許信良從政大政治系畢業,隨即進入政大研究所學習,受到後來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李煥的青睞。1967年,獲國民黨的中山獎學金,得以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繼續深造,學習哲學。

開始正式涉入政治與中壢事件:在英國的學習歲月是對許信良政治理念產生重大改變的時期。1960年代歐洲洶湧澎湃的左派學生運動與激烈的反越戰浪潮,加上許多從未有機會接觸到的左派理論大師的著作和刊物,都對許信良的政治立場的改變起到了作用。1969年,許信良完成學業,自英返國,加入國民黨改革派刊物《大學》,發表多篇深具影響力的時評文章;其中〈台灣社會力分析〉一文影響最為深遠,由於李煥的推薦,更獲得蔣經國欽點推薦國民黨幹部閱讀。1973年,許信良獲國民黨提名參選臺灣省議員並順利當選。但國民黨很快就發現,這時的許信良早已不是大學時代政治上絕對可靠的許信良了。作為國民黨籍省議員,許信良經常拒絕執行國民黨政策,公開批評反對政府的多項提案。1977年,許信良進一步對國民黨現狀提出嚴厲批評,連續出版《風雨之聲》和《當仁不讓》兩書,引來同黨同志的一片撻伐。同年10月,許信良不顧國民黨多次警告,自行回到家鄉參選桃園縣長;在國民黨作票抵制的情況下,他還是順利擊敗國民黨候選人歐憲瑜當選,也因此與國民黨徹底決裂,被國民黨開除黨籍。

1979年,許信良以桃園縣長身份發起橋頭示威遊行,聲援因叛亂罪而被政府當局逮捕的余登發父子。這次遊行是台灣在戒嚴統治時期所發生的首次遊行集會事件,許信良也因參加違反遊行活動而被罷免縣長一職。7月,許信良與黃信介、施明德等人主辦《美麗島》雜誌,並擔任雜誌社社長,公開、正式地開始參與黨外活動。同年12月發生美麗島事件時,許信良剛好與家人在美國度假,事件發生後被中華民國政府拒絕入境,從此滯留美國。

海外流亡時期:在美麗島事件後,許信良、台獨聯盟與其他海外台灣人團體,一起在19791215日組成了「台灣建國聯合陣線」,誓言要讓國民黨從地球上消失。19808月,許信良結合了一批熱心的海外人士,包括李義雄、王耀南、汪立峽、張維嘉、以及孫慶餘等人,一起在東洛杉磯開辦了《美麗島週報》。該週報曾經出版過《都市游擊手冊》這本小冊子,鼓吹以都市游擊戰的方式在台灣推動人民革命。

許信良在《美麗島週報》一開始成立的時候,想在統獨立場上走一條比較溫和的路線,所以在週報上提出「台華」的觀念。不過後來卻發現,以在美國的台灣人社群而言,會支持台灣人運動的,都是強烈的台獨;所以《美麗島週報》也就很快地放棄了這個觀念。這大概是第1期到第3期的事。19814月,《美麗島週報》推出「424刺蔣專輯」,對台獨聯盟在「刺蔣案」後的處理態度多所批評;於是,「美麗島週報社」和台獨聯盟的衝突正式搬上檯面。台獨聯盟甚至發動了私下的輿論運動,說許信良是國民黨的間諜。過沒多久,《美麗島週報》也面臨了極嚴重的財務危機。

《美麗島週報》陷入財務危機以後,在1981年中,許信良要求在日本的史明赴美整理週報。後來,許信良和史明結成聯盟,成立了「台灣民族民主革命同盟」這個跨組織的聯合。基本上,這個聯合的基礎在於「民族資本家」這個觀念,認為革命左派和革命右派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進行聯合陣線的。這個同盟持續了大概兩年的時間,一直到許信良加入了洪哲勝的「台灣革命黨」為止,算是無疾而終。

之後,許信良又在198651日成立了「台灣民主黨建黨委員會」,並同時宣佈,許信良、謝聰敏及林水泉將於年底以前將該黨遷回台灣。許信良原來預定於該年十月初,在海外召開「台灣民主黨」成立大會,但當民主進步黨於928日在台灣本土宣佈成立後,許信良立即宣佈暫停這個大會,並宣稱自己是「民進黨海外支部」領導人,但台灣的民進黨中央黨部卻表明沒有這個事實,指許信良並無入黨;許信良於是改口說要「返台入黨」,同時掛上「民主進步黨海外組織」的招牌,開始在海外台灣人運動中運作。

重新回到台灣。1986122日許信良企圖闖關回國,前往接機的群眾與軍警爆發激烈的衝突,是為桃園機場事件。1989年,許信良終於經由中國大陸偷渡回台灣,但抵台後旋即被當局以叛亂罪起訴並判刑10年,林正杰等人率十萬民眾包圍土城看守所,要求國民黨釋放許信良,國民黨出動鎮暴部隊,鎮壓民眾,爆發土城事件。

民進黨主席任內。1990年,許信良獲得特赦出獄。1991年當選民進黨主席,兩年後(1993年)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中表現頗佳;然而由於並未達到許信良在選舉前所設定的目標,許信良因此自己主動辭職。由施明德暫代。1995年,許信良出版《新興民族》,在民進黨黨內大膽提倡西進中國大陸,是為「大膽西進」;也因此遭到黨內指責;而後經由辯論後、民進黨的政策定調為「強本西進」。同年,台灣首次開放總統直選,一直就有總統夢的許信良原本有望被民進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在第一階段初選中擊敗林義雄、尤清進入第二階段初選,卻因有「台獨教父」之稱的台獨領袖彭明敏的參選而未獲提名。

1996年,許信良再接黨主席職務,任內推動朝野協商,廢除台灣省主席,並於1997年的縣市長選舉中,組成中央助選團,結合黨內政治明星。打出「綠色執政,品質保證」的競選口號,成功帶領民進黨獲得縣市長選舉的勝利,首次獲得了台灣超過半數地區的地方執政權,打破國民黨萬年執政黨的神話。又舉辦民進黨中國政策研討會等。他於1998年卸任黨主席,並開始為2000年參選總統做準備,然而由於黨內的後起之秀陳水扁在落選台北市長之後,很快就在黨內竄升為2000年總統大選的最熱門候選人;為了順應民意,民進黨修改黨綱,允許陳水扁獲得提名。堅持參選總統的許信良也因此於199957日發表了題為《同志們,我們在此分手》的退黨宣言,就此與民進黨分道揚鑣,獨自參選2000年總統選舉,在沒有政黨支援的情況下落選。》(附文到此結束)

鄭南榕

鄭南榕為言論自由而自焚。我們不一定同意以自殘或自我犧牲作政治鬥爭的手段;但對於犧牲奉獻於民主事業,而毫無利己之念的仁人志士,仍表達我們對獻身者的敬意。也並不一定認定他的政治理念是否正確、福國利民;亦仍表示對他無私的行為寄以同情和哀悼!對鄭南榕先生亦作如是觀;他的死,對臺灣的民主政治有催化的作用;但對他的臺灣獨立主張的遺害並不認同;正如西哲說:我雖然反對你的意見,但我誓死保護你發言的權利。鄭南榕的事蹟,出於《維基百科》:祖籍中國福建福州,父福州人,母基隆人。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那年出生於臺北市,後遷居宜蘭。曾就讀於成功大學工程系一年和輔仁大學哲學系一年,最後在1968年轉入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就讀,但因堅持不選修國父思想課程而未能畢業。

1981年後,開始成為自由作家,為當時的《深耕》和《政治家》等黨外雜誌撰稿。1984312日,創辦《自由時代週刊》(李敖總監,社長陳水扁),該雜誌社的口號是「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全力鼓吹民主自由在臺灣的開展,並申請18張雜誌執照,使《自由時代週刊》一旦被查禁時,得以繼續發行新刊物。1986年發動「519綠色行動」,抗議國民黨政府在臺灣實行戒嚴長達36年,並於同年加入台灣民主黨。

198662日,被當時的臺北市議員張德銘控告違反選罷法,未經審判就直接將鄭南榕逮捕入獄。19871月,鄭南榕出獄。2月,與陳永興和李勝雄等人共組「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並由陳永興擔任會長,李勝雄律師擔任副會長,鄭南榕擔任秘書長。該促進會旨在要求政府公佈歷史真相、平反冤屈並訂定228日為和平紀念日。

自焚事件:。19874月,在臺北市金華國中演講,公開主張臺灣獨立,大聲說出「我叫做鄭南榕,我主張臺灣獨立。」同年119日,於民進黨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會場散發鼓吹臺獨的書籍,而與當時立法委員朱高正起衝突,導致頭部受傷流血。19881210日,在所發行的雜誌上刊出臺灣旅日學者許世楷所撰寫的《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12月底被控以妨礙公務和妨害自由等罪。1989121日,鄭南榕收到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簽發「涉嫌叛亂」的傳票。同月27日,他出庭後公開宣佈「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而開始在所辦的雜誌社裡展開71天的自囚行動,拒絕出庭應訊。47日,國民黨李登輝政府指示刑事組長侯友宜前往《自由時代週刊》雜誌社,準備拘捕鄭南榕的時候,鄭即以準備好的汽油自焚而亡。同年519日,支持者於士林廢河道舉行葬禮並在臺北市遊行,行經總統府前時,鎮暴警察以蛇籠和高壓水柱強行驅散民眾,基層黨外黨工詹益樺亦以自焚抗議而亡。

199946日,民眾在鄭南榕當時自焚的原址成立鄭南榕紀念館及基金會。200744日,民進黨的中常會通過廢除45日之「蔣公逝世紀念日」,改立鄭南榕自焚的47日為臺灣的「言論自由日」,要求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儘快辦理。2009年,鄭南榕自焚的20年後,當年僅九歲的女兒鄭竹梅在經過陳雲林事件後,重新思考父親鄭南榕為言論自由殉道及爭取臺灣獨立的精神,開始著手為父親寫書。

妻子從政:鄭南榕的妻子葉菊蘭原在廣告公司擔任專業主管,但在自焚事件後毅然轉換職場跑道,延續鄭南榕的精神、堅持台灣獨立、捍衛言論自由,並投入1989年立法委員選舉,且之後連任四屆立委。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因其她的行政歷練豐富且民意基礎深厚,而先後受邀擔任交通部長、客家委員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高雄市代理市長和總統府秘書長等。葉並曾出書提及:「《出版法》的廢止,在法律上可能只是簡單一句話;但對有些人而言,卻是用身家財產或是用最可貴的生命去爭取來的言論自由。」

總評:如建國廣場負責人傅雲欽評鄭南榕:「眾所週知,鄭南榕追求言論自由、政治民主,也追求台灣獨立。追求言論自由、政治民主,鄭南榕只是跟隨先賢的腳步而已,他不是先行者;但是在嚴刑峻法之下公然主張台灣要獨立,他是第一人。追求台灣獨立才是鄭南榕的特色。……台灣獨立是鄭南榕的目標,言論自由、政治民主只是他的手段而已;換言之,鄭南榕爭取言論自由、政治民主,不是為了要談風花雪月、言不及義,而是為了要宣揚台灣獨立、以達到台灣獨立建國的目標。台灣獨立建國才是鄭南榕的核心價值,真正懷念他的人是不會忽略這一點的。……鄭南榕不只是『言論自由的鬥士』、『民主的鬥士』,也是『台獨的鬥士』。鄭南榕如果地下有知,應該比較希望我們稱他為『台獨的鬥士』,而不是『言論自由的鬥士』、『民主的鬥士』。民進黨政客說鄭南榕只是『言論自由的鬥士』、『民主的鬥士』,這不只是小看鄭南榕,簡直是羞辱鄭南榕。……追思鄭南榕,若只是提他爭取言論自由的部分,故意不提他爭取台灣獨立的部分,追思就是白費了。蔡英文等綠營的檯面上的政客只會消費鄭南榕,騙取本土派的選票,而不積極從事台獨運動,使得台獨的前途茫茫渺渺,鄭南榕就是白死了。」(傅雲欽〈蔡英文等政客是追思鄭南榕,還是羞辱鄭南榕?〉,2011417日)

林義雄

林義雄的人格與苦痛:民進黨有危難或争執不能解決時,一定想起林義雄。因為他從無所求,只有利他沒有自利。民進黨人甚至稱他對‘林聖人‘。他在該黨崇隆的聲望,是他任黨主席期間,把候選人推上總統的大位,實現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由選舉决定了政黨輪替;實現了總統制亦能在民國土地上作正常權力轉移,在民族史上起着示範作用。他功成不居,尤為難得的示範。我亦特別將他的事蹟錄下來(林慈教育基金會):

林義雄,太平山林場工人的獨子,1941年生於台灣宜蘭。台灣人把他的經歷當作這塊土地悲情苦難的譯本,他本人則堅持用他的一生,示範身為台灣人的精神價值。

林氏1964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律師高考。1973年與好友姚嘉文、陳繼盛等共同創辦「台北平民法律服務中心」,免費為貧民解決法律疑難。1977年高票當選省議員,他一方面打破言論禁忌,爭取民主,一方面揪出特權,棒喝官僚。台灣省議會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局,成為當時的政治重心,也激勵了許多黨外新生代加入成為議會助理。從此奠定林義雄反對派領袖地位。

197912月美麗島事件發生,還是省議員的林義雄,因身為「美麗島」五人小組成員而被警備司令部強捕入獄,在獄中受到極大苦難。當林氏尚在羈押時,1980228日,林義雄的母親林游阿妹,雙胞胎女兒亮均、亭均被發現遭人刺殺在家中地下室。九歲的大女兒奐均身中六刀,卻奇蹟似的倖免於難。據最早到達現場的田秋堇女士指出,兇手在屍體旁放置「腳尾錢」,顯然是職業殺手所為;且當時林家日夜遭國民黨特務、軍警情治人員監視,一般人何能侵入行兇而不被監視人員發覺?幕後指使者呼之欲出。

這場政治謀殺,造成台灣社會在連續發生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後陷入一片風聲鶴唳的恐怖陰影,卻也激勵更多台灣人獻身台灣民主運動。同年,林義雄拒絕假釋,接受軍法審判,最後被判刑十二年。獄中的林義雄形容枯槁,不飲不食,不修邊幅。母親與女兒的遺體則一直擺在殯儀館,無法入土。1985年,母親及雙胞胎女兒才能安葬。

林氏於2000年領導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實現台灣第一次的政黨輪替。目前則致力於非核家園的推動。曾有人詢問林氏:「參與民主改革除了自己遭受磨難,還犧牲了母親及雙胞胎女兒,是否曾感到後悔?他回答:「我不後悔,但很心痛!」

(附文)林義雄退黨釋政黨政治

《阿扁做了總統,為民進黨首個入主總統府、掌握政權的人;為民進黨效過力的人,以常情來說,都會高興和愛戴。然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看到這次民進黨選主席,只有兩成黨員出來投票,可知民進黨黨人離心離德,可像誰做主席都沒有意義了,還不是阿扁的傀儡麼?這還不算;連捧阿扁上台任總統的當時黨主席、大選總指揮的林義雄突然發出告同志書,宣布退出民進黨。林義雄是陳水扁做了總統以後,第三位黨主席退黨了。第一位許信良;第二位施明德。這兩位黨主席的退黨,陳水扁的人馬尚可以用各種理由抹黑;惟林義雄一生不忮不求,人稱黨中聖人都要退黨,不知阿扁那一夥又用甚麼言詞來掩飾?甚至抹黑!

細談林先生的參加政治的經歷,真是一個抱著崇高理想、付出重大代價的人,而從未在得到政權以後有所改變,只有犧牲和奉獻。林先生在告同志書,對政黨政治的體認極深;要言之:參加政黨,只是有心辦理黨務或代表政黨爭取公職的人始有必要;支持政黨是一時的,做了永久黨員,反而成了同人民對抗的集團分子;政黨依附國家而生存,是促進國家政治進步,對於其他黨,應以同為國家政治進步而努力的友黨,不應為爭奪政治地位而仇視、敵對。以上這種見解,原是民主先進國家政黨政治的普遍認知;但在台灣被許多台獨分子誤導,成為排外性的本土化集團、享受國家權利必須入夥的集團。他對現狀有百般感觸,因此離開了。

他再沒有記掛;「任天上雲舒雲捲。」我知道他是保護台灣青山綠水不被污染的人,但願他優遊原野,或「看苑中花落花開」都能心曠神怡。

費希平

費希平在〈本土化〉的教義中出局的悲哀:由於費希平是民進黨創黨元老,他是創黨(一九八六年)時九人小組唯一真正的外省人。在當時來說,民進黨宣稱這小組有三個外省人;當然是胡扯的宣傳,以示不排除外省人的宣傳而已;他們連當時選出的黨主席江堅鵬也算是外省人,不是笑話麼?我在一九九零年任立法委員,和費希平有一段時期同事,直至他退職;那一段時期,正是由李豋輝豢養的民進黨,在立法院只有二十一席。回顧當年,迫退從大陸而來的國大代表和立法委員,幕後的黑手毫無疑問是李豋輝,不過是假借民進黨發動與推行而已。那個時候,費希平大概已感到被利用、被排斥的痛苦了!民進黨沒有人理他,國民黨討厭他,真有點‘豬八戒照相‘的歇後語:內外都不像人。我從未見到他的笑容。一九九五年我退休後,不知道費希平那年去世;只知道他生前已公開批評臺獨是法西斯、大福佬沙文主義;那是獨裁霸道和排外的同義語。有誰比主持民進黨成立大會的費希平更了解?我將另一位外省人陳師孟和一些本土黨人對費希平及外省人對該黨的貢獻作一浮雕(20071217日,自由時報刊登了幾個外省人(他們還特別強調自己是「外省人」)的「政治聲明」,這是由陳師孟所發起的「我是外省人,反對蔣介石」的網路連署,自由時報說他們的用心是『呼籲外省朋友一起站出來,共同挽回「外省族群」在民主台灣的清白名聲!』

這個「外省人政治運動」其實就如近年來的一些政治活動一樣,都是「媒體」喊的最大聲,若是要這些人真的「下鄉」,那大概是門都沒有。除了他們「很忙」以外,他們真有什麼民意基礎嗎?選個里長都不一定選得上!

此外,「網路時代」嘛!尤其自由時報盛產「外省人的女兒」、「外省人的兒子」、「外省人的孫子」…,這個以「外省省籍」為訴求的政治活動一旦在自由時報刊登,要是她他們「傾巢而出」,說不定來個幾千幾萬都有可能。要是狗跟貓都會上網,有一天或許你會在「自由廣場」看到「外省人養的狗或貓」投稿。

其次,我認為這個「自由時報中的外省人政治運動」恐怕也掀不起什麼漣漪(雖然自由時報給他第三版來「宣傳」,這麼大的陣仗還包括專訪「忠華」教授,他講了不少話)。原因沒有別的,就是因為這篇聲明太過自相矛盾,這樣雙重標準的聲明,充其量反映出台灣社會的現狀罷了。

在分析此聲明前,先來個前菜,以作為一點佐證:不知道大家還記得「費希平」嗎?

費希平,是蔣介石從大陸帶來台灣的資深立法委員,也是民進黨的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是民進黨的「樣板」,民進黨經常用他來「證明」民進黨「並不排斥外省人」。

奇怪的是,費希平的地位來源是「中華民國法統」,他是「資深立委」也未經過台灣人民選舉,是民進黨要打倒的「萬年國會」的代表!民進黨卻「笑納之」,李敖因此批評民進黨「虛偽」,而李敖後來經由民選進立法院,大概沒有人想得到。

事實上,民進黨不止是「虛偽」,而是「殘忍」。在費希平過世後,民進黨舉辦追思會,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民進黨中央追思費希平」:『陳總統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形容費老的一生;他也表示,在追念費老的同時,他要一併向外省籍朋友表達感謝與敬意。』

最能表達民進黨思維的其實是立委張俊宏的一番話:『費希平等於坐了一輩子牢,而費希平就是這樣,當別人需要他時,他全力投入,不需要他時,他就遠遠離開,從來沒有一句怨言。』(自由時報的報導「民進黨中央追思費希平」)

簡單翻譯張俊宏的話就是:當民進黨需要多一席立法委員時,即使民進黨認為資深立委是「老賊」,也讓費老「全力投入」。

而且,費希平在進入民進黨兩年後便宣佈退黨,並公開表示民進黨是台獨法西斯,大福佬沙文主義。民進黨竟然可以在他逝世後往自己臉上貼金,幾個人在那「追思」!為什麼不提費老對民進黨的批評呢?因為他已無法反駁就可以隨你民進黨怎麼吹牛是不是?這不是「攏是假」嗎?但張俊宏還真講對了:『不需要他時,他就遠遠離開』

拿已過世的人發政治財,真不知道該怎麼說這個政黨才好。當然,民進黨的宣傳一向就是如此,他們愛講自焚的鄭南榕是「外省人」、陳師孟是「外省人」、馬永成是「外省人」、謝志偉是「外省人」,是「外省人」又怎麼樣?

在民進黨外省樣板戲中,就是比照文革樣板戲的「三突出」──在「在所有民進黨支持者中突出外省人,在外省民進黨支持者中突出民進黨外省政治人物,在民進黨外省政治人物中突出主要民進黨外省政治人物」。

這樣一來真能表現出民進黨的「族群融合」嗎?

就陳師孟所發起的「我是外省人,反對蔣介石」聲明而言,第二段說「身為外省族群的我們認為,把所有外省人拖下水為威權價值背書、進而獲取政治利益,才是真正的族群操弄。此刻外省人有義務站出來,向假借族群之名、行污衊族群之實的政客,發出嚴正警告!」

歷任台北市副市長、總統府秘書長的陳師孟是政治人物,發起人之一新聞局長謝志偉也是政治人物,自己覺得被「拖下水」,因此呼籲「外省人有義務站出來」,然後「發出嚴正警告!」,這批人組成團體然後在自由時報大喊『我是外省人』,又強加所有外省人「有義務站出來」,我不懂這為什麼不是「假借族群之名」?

拆不拆匾是民進黨他家的事,民進黨幾個外省政治人物神經過敏,為什麼要『把所有外省人拖下水為威權價值背書、進而獲取政治利益』,你們要表功自己去找三級貧戶億萬富翁鑽戒總統陳水扁表功,憑什麼喊『我是外省人』,然後叫「所有外省人有義務站出來」?

在該聲明中,還說『並呼籲相同理念的外省朋友一起站出來,挽回「外省族群」在民主台灣的清白名聲!』

既然談『挽回「外省族群」在民主台灣的清白名聲!』,這是不是說「外省族群」在民主台灣沒有清白名聲了?

這些人疑心生暗鬼,自認「不清白」就算了,還要大家「一起站出來」,如果「不站出來」,你們這些人要怎麼樣?

換句話說,這些人「自我入罪」就算了,還要強迫他人入罪,我看這批人才是把外省人「原罪化」!用「族群」來號召政治活動,這些人用他們所反對的手段來反對別人,這難道不是以暴易暴嗎?

最後來談談顧忠華教授:顧忠華教授,社會系教授,名望很高的澄社社員,自稱父親因經商滯台。(但自從澄社社員林忠正大教授被判刑後,我再也不相信什麼「澄社品質保證」了)

在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期間,其以市府推土機鏟除1415號公園預定地居民時,在其上的榮民、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等社會邊緣人四處求援,顧忠華教授當時呼籲保留並參與連署,他的「心情」,我以為我「瞭解」。

但昨天在自由時報的專訪中,他說『站在自由主義的角度,澄社上週六特別發表了告別威權追求民主的聲明,這次他參與陳師孟老師以外省人立場的連署,心情是完全相同的。』(自由時報,顧忠華:多數外省人早揚棄崇蔣)

這個『陳師孟老師』就是當初參與鏟除陳水扁所認定『都市之瘤』的台北市副市長。顧忠華教授的「心情」還真多變。

小學我一直不懂「雞兔同籠」這個算術題在現實上為何可能存在,現在大概知道不同類的生物為何能在一起,這難道是「因誤會而分開,因了解而結合」?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3日舉行「外省人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記者會,扭轉一般人認為,民進黨政府將外省人打成威權時代的統治少數族群階級的錯誤印象。前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與民進黨秘書長林佳龍都透露,外省人其實對台灣民主的進展有很大的貢獻,甚至於當初,民進黨在1986創黨的時候,沒有外省籍的民主先進費希平的堅持,現在民進黨還不知道在哪裡。

在一般人印象眼中,本土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與民進黨總是將外省人打成威權時代的統治少數族群階級,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前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就透露,當初民進黨創黨的九人小組,外省人就佔了3個人,第一任主席江鵬堅也是所謂的外省人,甚至於如果沒有民主先進費希平的堅持,現在民進黨還不知道在哪裡。

葉菊蘭曾說:『(1986)928日成立大會裡頭的主持人叫做費希平,他也是9人秘密小組之一,如果沒有他堅持變更議程,主持會議,民主進步黨的成立不知道會是什麼時候,歷史是不是又會是什麼發展?』

受邀出席這場座談會的民進黨秘書長林佳龍也肯定,外省族群在推動台灣民主的努力,但是外省族群投給民進黨的比率,始終不到10%,如何爭取外省族群的認同,民進黨還要多加油。林佳龍:『就是20年前投票給民進黨選民,只有不到10%是外省人,到今天民意調查還有選舉結果外省人也是不到10%20年了外省人的投票行為沒有改變,民進黨也必須面對這樣的問題。』

對此葉菊蘭則表示,這可能是台灣主體意識形成時,閩南族群大量崛起,忽略了外省族群甚至客家族群的聲音,才會造成與民進黨政府的疏離。另外這場座談會也邀請了外省人第二代,前國策顧問金恆煒、知名學者李筱峰、施正峰等人對談,眾人一致認為,台灣不應該再區分本省、外省人只要認同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愛台灣這塊土地,都是台灣人。

黃信介

我在立法院服務期間,適值黃信介申請恢復因〈美麗島事件〉總指揮而判刑(十四年)前的原職;但不久他反對大陸來的立法委員永遠不改選,又辭職不做。

在民進黨曆任黨主席中,黃信介不僅是唯一連任兩屆黨主席的人,而且以其草莽性格、豪爽憨言的個性,成為最具特色的領袖。他不僅獲得黨內“歐吉桑”的親切稱謂,還獲得各黨派“信介仙”的尊敬,更被推為“民進黨永遠的精神領袖”。

《黃信介,字金龍,1928820日出生在台北大龍峒一個富裕世家,祖籍福建省安溪縣。1940年去日本讀初中,1945年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後曾報考北京大學,因戰亂未能成行,1951年畢業于行政專科學校(台灣中興大學前身)。

台灣黨外的反對運動肇始于上世紀50年代雷震等人籌組《自由中國》,雖然有郭雨新、吳三連、許世賢、高玉樹等台籍士紳,但卻以大陸知識分子為主,台籍政治人士尚未成氣候,後來雷震組黨失敗被捕入獄,高玉樹逐漸靠向國民黨,黨外反對運動陷入沈寂。

197912月,當局抓住《美麗島》雜志發表文章評論南韓經濟引發南韓政府抗議以及《美麗島》高雄服務處暴力事件,逮捕了黃信介等人;19804月,黃信介因“叛亂罪首犯”身份被判刑14年,同時喪失“立委”資格;1991年他以申請“立委”複職、隨即辭職及拒領退職金的親身實踐推動落實“廢除萬年國會”的改革訴求。》(錄自〈中國網〉)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