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新作:《如何寫出好文章》(專著)、《情歸》(小說)、《中華民國能沖出百年宿命?》(專著)

中、西作家與作品表現的同異 11/3/2019 6:20:49 PM

《詩論與詩人》補遺(許之遠) 7/5/2019 4:51:15 AM

第九章:自學可成詩人 3/14/2019 11:49:10 PM

附錄2:陳新雄近體詩格律 3/14/2019 11:41:00 PM

附錄1:詩學的基本常識 3/14/2019 11:32:13 PM

第十章:詩的高妙與評詩 3/14/2019 11:27:42 PM

第八章:古今詩人的評析 3/14/2019 11:22:15 PM

49、詩酒何堪獨坐花

 

      古代文人的雅事逸興很多,除非是個假文人,未嘗不心焉嚮往。文人一年一度的修褉雅集,定在三月上己日,臨水洗濯,拔除不祥;也趁此難得的敘會,飲酒賦詩,暢敘幽情。東晉永和九年的修褉雅集:「會於會稽山陰之亭」,由王羲之執筆寫了一篇「蘭亭集序」以序其事,文、書卓絕,是文與藝的登峰造極的作品,事以文傳。此事距最近一次癸丑,剛可一千五百週年,今生何幸得逢!然在此人滿之患的年代,文人又到那裡找一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暢曲水」之地,來作修褉雅集呢?當我們閉目一想當時與會的文士,或高吟,或調箏琴,或疾書,在「放浪形骸之外」的或坐或臥,隨手在「曲水」裡撈一盞「流觴」,一口下或慢慢品嚐,何等「逸興遄飛」!至盛唐,李白寫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也是文人的雅集,惟規模不再;但在李白的豪情妙筆下,教我們在「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的神思中,猶欣羡不已。

       王羲之所述的規模雖盛況不再,但李白的「坐花」「飛觴」還是可得的?也許今人愛花惜花,不忍遽坐以摧殘之,亦可與花並坐,一面對月賞花,一面飲酒賦詩,也不稍遜吧。最主要還是與會的成員,如果舉止和談吐世俗,又滲雜不學無文之流;如果還有幾個[大媽] 在附近拍版操舞,這才大煞風景倒盡詩興。近世雅集雖有,但風景大遜當年,風雅之士也難得幾個,在文人雅集,也只可在「神交古人」中得之而已!

       古文人的確與花和酒結不解之緣,雅集更不可少。王、李無酒,其序文與法書,決無法達此登峰造極之境。人稍有點靈性,除非天生色盲和易發「酒瘋」,每每是愛花和嗜酒的。金瓶梅有兩句這樣的話:「百年若不千場醉,碌碌營營總是空。」和李白的「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似怕同一共識,何況是雅逸的文人呢?

       文士如止於坐花賞月,飲酒賦詩,似乎過於文謅謅,少了一份豪情,像李白、蘇東坡、陸放翁這些兼具志士懷抱的才人,不是以抒發其跳動的情懷壯志,又非題壁不補此憾。我常常想:如果曹孟德既可以「酒臨江,橫槊賦詩」,再加上題壁,形像就更鮮活了。李、蘇、陸等一定有過許多題壁的事。李白不在黃鶴樓題,也登上鳳鳯台上題;放翁在沈園題,蘇東坡在寺院僧舍題?興亡發感,胸中塊壘,能題壁刻石,一吐平生意氣,何等幸遇的事!

       題壁都屬登臨懷古和一抒胸臆為題材,情景交融最好,如祇抱一洩心中不平的私憤,就不是觀了。水滸傳宋江題「反詩」就是典型,最後也祇能說:「敢笑黃巢不文夫!」究竟有失詩人薀藉之旨,已摒諸文士行列,落得做個反賊,不足為訓。

       近人有沒有題壁?我見過不少,但好的似未及見,也許亦所獵未廣的緣故。題壁必須在名勝的天然石上,或名樓古的牆壁上才算。楹聯、牌匾之類,經良工雕刻的不算,碑林不算。要原作者即興揮毫,直接寫在石上壁上才算,也不是所有牆壁都算,像「廁所文章」多的是,無意看到也要洗眼,當然更不算。

       香港屯田青山寺的山頂,有「退文」兩字,相傳韓愈謫粵,經香港新界的屯田,上岸登山所題,後來不知什麼年代,恐真跡湮沒,就真跡刻在原石,又以方便遊人,將原石移至青山寺旁供賞,免去遊者登山之累。尚有幾處見過泐石,以詩作無甚可取,不復詳記。此外,啟德機場的宋王台,以宋帝流亡駐驆之處,本有題詩,後來啟德機場擴建,將原石割小,祇餘宋王台三字,其他均被割去,移至機場之旁。于右任先生詩集有「與陸一愷鍾柏生祥麟同遊宋亡台」,可知于右老曾遊此台才動詩興,有沒有將此詩題上去,就不得而知了。我在香港長大,青年曾遊此台,也效法于右老做了兩首,當然也無法題壁。我寫這兩首詩的時候,時年未到三十。而于右老乃經港渡台之歲,應在七旬以上了。茲錄于詩於后:「桑海遺聞賸此台,興亡轉眼更堪哀,要知地盡心難盡,留得遺民弔古來。」我詩如后:「馬前碧海悲銅駝,放眼山川煙浪多,嘆惜當年廢北伐,偏安至此醒南柯;九龍帝子傷心地,萬里江山胡羯歌;泐石興元竟漢冑,千秋史筆感如何。」「斜陽終古戀天涯,憑弔興亡壁上詩,衰草頺城賸幾許,荒台冷月況當時;元兇清狠原非類,宋狹明信有痴;我亦西風長忍淚,流亡依舊望旌旗。」今于右老墓木已拱;而我曾派駐港地,今又逢「九七」大限,香港尚有四百日便[ 回歸 ],我雖早已再成江湖布衣,然總是繫念故土故人:「流亡依舊望旌旗」,當然感慨,於今猶是:翹首南望,一樣西風忍淚。

       今人寫武俠小說,也有人寫過俠客題壁,但詩作未見功夫,配襯不上。金庸的武俠小說有過,亦寫得不好。金庸在文字言,不及台北的「伴霞樓主」,惟後者似未有題壁事,俠客就少了這一份風神。等而下之,更不足論。文友胡爵坤先生,當年曾聳恿我寫「甘鳳池與呂四娘」的故事,自然也談到題壁的事。但武俠小說屬文人遣興之筆,此時會,旁鶩之心尚無,更那得遣興之筆,雖稍意動,終亦擱了下來。

       我還是念念不忘古人題壁坐花的雅集,終於找到一處大石重叠的湖畔,希望清除榛莽以後,約幾位文友,駕一葉輕舟,沿湖賞罷紅葉之後,灑酒臨風,揮毫題壁,稍舒多年的積悃。

2013年 許之遠 版權所有